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可怕的超级耐药病菌来了,谁之过

作者:宋检 时间:2022-11-22 来源:互联网

自从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青霉素,人类便开启了使用抗生素的时代。抗生素帮助人类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缓解了细菌感染带来的威胁。

然而,随着细菌与抗生素接触频率增加,前者对后者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进而产生了耐药细菌。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显示,人体内出现了超级耐药细菌,可能对于目前临床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都下降了。

可传播太可怕

近日,来自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让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基因不仅能够跨越不同物种传播,还能通过接触染色体而遗传。以某些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已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报道称,目前,多粘菌素是对抗耐药性细菌的“*后一道防线”,但是一个名为MCR-1的基因会让细菌对多粘菌素也产生耐药性,变成“超级细菌”,使相关疾病的治疗更加困难。

研究人员认为MCR-1基因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通过细胞染色体外的质粒(很小的一段环状DNA)跨物种传播,另一个是通过染色体遗传。

似乎为了印证这一结论,也是*近,美国发现首例“无敌细菌”病例。一名49岁女性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而被发现感染上“无敌细菌”,即对抗生素“多粘菌素”有耐药性,并且对现阶段抗生素都耐药。

MCR-1并非**次出现在论文中,2015年11月,中国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健华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等人共同发表论文称,首次在动物的大肠杆菌中发现MCR-1,并且有22%的细菌携带多粘菌素耐药的基因,这件事情引起全球关注。此后欧盟、加拿大和美国也相继发现人类感染带有这种基因的细菌,引发了人们对“超级细菌”的关注和忧虑。

“发现耐药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耐药基因是在质粒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进一步解释说,耐药是细菌的一个自然属性,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会促使耐药细菌的大量繁殖和传播。耐药或多耐药细菌出现可分两类,一类是细菌自身染色体基因突变,另一类是细菌通过横向基因转移机制获得外源耐药基因。耐药细菌通过横向基因转移获得外源耐药基因一般都在质粒上,耐药基因可随着质粒的转移而发生传递,进而让更多细菌被“感染”。

耐药细菌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即院内感染,因此,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是人类和耐药细菌抗争的关键。

人畜共感染超级细菌

在刘健华等人的研究项目提到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上海的一家规模化猪场的一头猪中,分离出了一种大肠杆菌菌株(SHP45),表明粘菌素耐药性可以转移到另一菌株。这促使研究人员在2011年和2014年之间,从四个省的屠宰场的猪、广州30个公开市场和27家超市销售的猪肉和鸡肉中,分离出了细菌样本。他们还分析了广东和浙江省两家医院感染患者的细菌样本。

进而,研究人员发现了从动物与生肉样品中分离的大肠杆分离菌株中MCR-1出现频率*高,而且在感染病医院病人身上,研究人员也发现了MCR-1的基因。更可怕的是,这种基因可能已经蔓延到其他肠杆菌科的细菌中,而这种蔓延则会引起多种疾病,比如肺炎和严重的血液感染。

刘健华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这些都是*其令人担忧的结果。因为多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B)是一种耐药性不能在细胞之间传播的抗生素。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个抗病基因——容易在常见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之间交换,表明从广泛的耐药性,到对流行性疾病的抗性,是不可避免的。”

在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也在欧洲联盟一次耐药性问题会议提及,如果多粘菌素失效,我们就失去了对抗一系列严重感染的*后药品。这是一场全球危机。

合理使用而非滥用

耐药细菌的出现令人担忧,不少研究机构纷纷给出调查数据让抗生素使用状况更透明。

2015年,美国华盛顿特区非营利组织——动态疾病、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DDEP)根据对科学文献以及国家和地区监测系统的分析,从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抗生素消费量增长了30%,而且,全球牲畜中抗生素使用量也在攀升。该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而且这一领域抗生素消费量在2030年可能翻一番。

同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在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布了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并预测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报告数据认为各地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量: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达16.2万吨,其中52%为兽用抗生素。每年超过5万吨的抗生素通过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动物饲料及水产养殖废水等方式排放到水土环境中。

也是在去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周颖、赵琦领衔的课题组,历经一年针对学校儿童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发现,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研究人员对1000余名8岁至11岁的学校儿童进行检测,并连续收集晨尿后,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尿中5类共18种抗生素含量。

面对人们对于兽药残留超标抗生素的质疑,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学院教授袁宗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检测出的21种抗生素中,只有 3种是兽药特有的。而且,引起儿童尿液内检测出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很多,比如生活用水,或者存在验尿前服用过抗生素,抑或是前一晚食用过过多的肉类,导致晨尿中抗生素浓度较高。“所以,对于这一结果也不必过于恐慌,从兽药使用角度看,国家对于食用肉类以及养殖都有规范约束。”

科学认识抗生素,减少恐慌

2012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更是被称为“史上*严限抗令”。它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在动物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也是被严格控制的,“而且,动物在作为肉类出现在市面前会有休药期,这个期间会让动物体内的抗生素水平达到标准。”袁宗辉进一步解释说。

那么,这样计量的抗生素是否会引起人体内产生耐药细菌呢?去年,由欧洲疾病防控中心(ECDC)、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洲药品局(EMA)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数据给出了答案,是否定的。欧洲各国之间在动物和人用抗菌素消费方面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其结果显示,食用动物当中抗菌素消费与耐药性之间*强的联系是在指示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相关的抗菌素研究中发现的;在人类使用的3代、4代头孢类药物与人类使用的氟喹诺酮总消费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也发现了正相关。但是未发现食用动物消费3代和4代头孢类药物与这种类型的药物在来自人类的选定细菌中的耐药性之间存在任何相关。“这说明动物体内的抗生素与人体内出现耐药细菌并无直接关联。”袁宗辉表示,“更重要的是,抗生素应该使用,而非滥用,因为目前还没有其他物质能够替代抗生素。”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可以借鉴欧盟国家的做法,尽快出台相应规范,对种植业、养殖业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严格管理,从源头上予以控制。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