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开启,韩长赋称玉米的改革一举多得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正在走向纵深。自三大主粮之一的 玉米2016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稻谷、小麦接替开启了*低收购价下调的道路。
 
  在3月7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财经记者提问,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称,总的来讲, 粮食收购和 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是个大方向,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来引导生产、 调节供求、调控 进口。
 
  他提到,玉米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调减,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今年国家下调稻谷和小麦的*低收购价,目的也是想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使小麦和稻谷的价格逐步向市场靠拢。下一步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中国农业的弱项,同时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性。
 
   全面开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从玉米开始。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基准价格大幅下调每斤0.12元至1元。2016年,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对农民进行生产者补贴。同时,早籼稻*低收购价格首次小幅下调每斤0.03元至1.32元。
 
  之所以要**改革玉米,在于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不断提高,到2014年已达到1.12元/斤,国内过高的玉米定价导致国内的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不用国内的玉米做原料。
 
  此前,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称,2013年到2016年这4年,进口的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麦、玉米酒糟和木薯,多达1亿吨,即2000亿斤,每年相当于进口了500亿斤玉米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的进口导致“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直接后果是国内政策性玉米库存越来越庞大。
 
  同样作为口粮的小麦、稻谷,尽管尚未退出*低收购价政策,但源于当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方面稻谷已连续10年出现结余,而且粮食*低收购价的政策收购量占稻谷、小麦商品量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内大米、小麦农户销售价格已经全面高出进口到岸完税价格,国内市场转向使用价格较低的国外粮食,使粮食进口压力骤增,同时也导致粮食大规模涌向政策性收储。
 
  到2017年,国家首次全面下调三大品种稻谷*低收购价格,其中,早籼稻较高位已累计下调0.05元/斤,中晚稻和粳稻分别较*高位下调0.02元/斤和0.05元/斤。

   历年稻谷*低收购价
 
  当年10月,官方发布通知称,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此举系国家2006年实施小麦*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下调。
 
  这意味着,粮食收储制度的全面改革已经开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这两年,国家已经针对主要农产品的*低收购价格或临时收储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比如油菜、糖料、玉米、大豆等,中国下调稻谷、小麦的*低收购价的目的,就是要让*低收购价能够回归初心和本源。也就是说,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低收购价应该是一个止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让市场来形成小麦和稻谷价格,让农民能更加直接地面向市场,这样农民才有动力按照市场需要去调整稻谷和小麦的种植结构,走优质优价的发展道路。
 
  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分析师李强对**财经表示,随着近年我国玉米收储制度逐步改革,东北大地上改种粳稻已成为趋势。因为目前从收益排行来看,粳稻和花生亩收益均可逼近千元(后者缺乏政策保护,收益波动较大,其次为大豆收益可达到500-600元/亩(考虑目标价格补贴。
 
   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改革
 
  中央层面也对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全面开启达成了共识。
 
  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会议在肯定“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并具体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韩长赋称,改革要有很好的谋划,要兼顾政府、农民两头,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兼顾收购、加工两个方面,总体是求得一个平衡,保证改革平稳进行。
 
  谈及对农民种粮积*性的影响,他认为,实话实说,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太大。原因在于,一是小麦和水稻是口粮,各方面还是很重视的;二是小麦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农田里生产种植的,我国近些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小麦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而且,在目前的水平下,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还是有帐可算的,所以调减幅度也不会很大。
 
  至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他表示,价格下调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在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也对种粮农民采取直补的方式,适当的补助农民。为保护农民的积*性,现在籼稻和粳稻大概分别下调了1毛到2毛钱,这个下调带来的收入影响主要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下一步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我国农业的弱项,同时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性。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叶兴庆称,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当下改革的重中之重。
 
  他提到,这两年,随着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绿色大米已经打响了品牌,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多,这些大米的市场价格一般都在每斤几十元,远高于常规品种的价格,突出体现了“优质优价”。而我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种植的都是中筋小麦,可用来做烙饼、面条、馒头,但是制作面包、饼干、糕点的强弱筋小麦,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家设定的*低收购价格。
 
  叶兴庆表示,经过调低之后的*低收购价格,主要发挥“兜底保障”的作用,为的是让农民在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基本收入。从长远来看,小麦、稻谷的*低收购价在未来仍会继续降低,如果农民朋友想依靠种粮持续稳产增收,依然要做好“调优质量”这篇大文章。
 
   玉米价格反弹的原因
 
  作为临储收购制度改革的先锋,玉米的改革成效影响到其它作物的改革进展。韩长赋评价,改革实践也证明,改革是一举多得,也是大势所趋。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激活了市场,带动了加工,释放了库存,也减少了进口。
 
  区别于政策驱动下的价格刚性上涨,本轮的玉米价格是在市场的作用下。数据显示,从去年秋季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开始上涨,本轮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00-300元/吨不等。
 
  这其中除了前述改革,以及降雪天气影响交通、看涨后期价格逻辑下的农户及贸易商惜售等常规因素外,更与下游采购需求有关,与近来中国对来自国外的玉米替代品(DDGS、高粱“双反”有关。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有了飞跃式的扩张。据公开信息的不完整统计,2017年起深加工企业新建和扩建项目总产能达2730万吨,淀粉系占比72%,酒精系占28%;其中六成产能选择在黑龙江省落户。
 
  从养殖环节来看,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春节前后,生猪市场处于出栏高峰期,对饲料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受环保因素的影响,目前,养殖业补栏积*性较弱,况且猪价在年后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状态,生猪养殖利润低位徘徊甚至亏损。今后生猪存栏料将延续低位,玉米饲用需求支撑有限。
 
  从政策层面来看,2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美国进口高粱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此前,韩俊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这是中国的一个常规性政策。因为反倾销调查是任何一个WTO成员国的权力,各个国家都在使用,都有权力发起这样的调查。
 
  去年,我国对美国进口谷物品种玉米酒糟(DDGS已经做出反倾销裁决,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
 
  近年来,国内粮价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尤其是玉米*为典型,2013年以后,国内玉米价格就全面高于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在这些粮食的配额以内,进口关税为1%,超出配额进口关税将达到65%。
 
  由于中国在加入WTO的时候,对玉米等三大主粮采取配额管理,配额以外进口并不合算。于是玉米替代品进口开始急剧增加。韩俊举例称,2013-2016年,高粱、大麦、玉米酒糟、木薯等玉米主要的替代品多达2277亿斤,这相当于每年挤占了国内近600亿斤的玉米市场。
 
  中国进口高粱等玉米替代品的主要用途是用作饲料。目前,我国高粱进口量已经连续多年高居四五百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作物进口品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高粱同比降低15%,但依然高达505.7万吨。
 
  业内认为,这次“双反”一方面将对国内种植高粱的农民发挥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将有利于玉米市场去库存,对于长期低迷的国内玉米价格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种种信息的共同作用,将刺激玉米价格的反弹,以及进口量的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39万吨,环比下降13.68%,同比增146.7%。
 
  李强分析称,国内外玉米存在价差,进口比价仍存在优势,国产玉米较进口玉米成本高出近400元/吨,这是进口增加的原因。同时考虑到未来的中美贸易局势,贸易商会提前使用配额将玉米运到中国市场。
 
  针对近期的玉米价格反弹,有些地方准备多种玉米,韩长赋建议,不要盲目扩种,因为毕竟现在玉米库存依然很高,国际价格也很便宜,尤其是那些非优势区,种玉米不是很适合的地区,不要走回头路。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