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上海:年货展上买来一斤“野生炝蟹”解冻后流出半斤水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一斤“野生炝蟹”解冻后流出半斤水

    年货展销售“三无产品”专家释疑:流这么多水是因为螃蟹本身就又瘦又空

    □见习记者 邬林桦晨报记者 姚克勤

    红膏炝蟹是浙东地区的一道传统下饭菜,同样也深受上海饕客的喜爱。近日,读者沈女士致电晨报热线反映,她在年货展上买到的“野生炝蟹”解冻后都是水,剥开蟹壳,里面基本没有红膏,而且蟹已经发臭,根本就不能吃。

    记者调查发现,年货展上出售的“野生炝蟹”其实是三无产品。卖家声称每只蟹至少重一斤,解冻后却不足半斤。更奇怪的是,每只蟹的蟹壳上均有枣核大小的洞,剥开蟹壳后几乎见不到蟹膏,莫非蟹的精华已被人用工具吸光了?

    “野生炝蟹”解冻后发臭

    家住漕宝路的沈女士是浙江宁波人,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平时喜欢食用海产品,尤其是又咸又鲜的红膏炝蟹。上周,听说在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上海光大迎新春年货展有不少好产品,价格也很优惠,她便慕名前往选购。在一家海鲜摊位上,她找到了自己*爱吃的红膏炝蟹。

    售货员热情地向沈女士推荐“舟山特产野生炝蟹”,并称原材料是货真价实的舟山膏蟹,刚捕捞上来就进行炝制,非常新鲜,而且每只蟹都膏红肉满,重一斤左右。

    “蟹壳上特意敲了几个小洞,可以看到里面的蟹膏很饱满。”相比其它地方,年货展上的炝蟹包装整齐,外包装还印着“舟山特产野生炝蟹”字样,价格也优惠。沈女士买了4只,共100元。回家后,按售货员嘱咐,将“野生炝蟹”放进冰箱冷冻。

    第二天,沈女士拆开其中一只炝蟹的外包装并解冻。“解冻后,闻到一股又腥又臭的味道,有几个蟹脚脱落了,还有黑乎乎的水从蟹壳里流出来。”剥开蟹壳后,流出的水更多了,仅有的一点红膏从壳上脱落,看样子就像是事先粘上去的,而且蟹壳内也没有什么东西,蟹身上的肉也会流出来。“正宗的炝蟹不是这样的,膏是饱满的,肉是厚厚的,这个炝蟹太坑人了!”

    包装上未标生产日期等

    2月1日,记者来到上海光大迎新春年货展,在沈女士购买炝蟹的摊位买了4只“野生炝蟹”。记者想要发票或收据,售货员表示没有,“有什么问题来找我,我退钱给你”。

    外包装不算简陋,真空塑封,还有整齐的撕口。塑料袋正面印有“舟山特产”、“野生炝蟹”、“绿色健康海洋食品”等字样,背面还有一个QS标志。不过记者找了许久,除了正面印着“保质期180天”以外,外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日期。对于生产地址,外包装上仅简单表述为“舟山沈家门”,没有其他更详细的信息,也没有留下生产厂家名称、电话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标识的“三无”产品。

    对此,售货员则不以为意地表示,舟山的红膏炝蟹都是这样的,“都是渔民自己制作的炝蟹,没有厂家,也不需要卫生许可证,包装就是为了好看点。”

    解冻后炝蟹分量骤减

    购买的时候,炝蟹由于经过冷冻,摸上去感觉很硬、很饱满。陈列在冰柜里的“野生炝蟹”,能明显看到包装袋里有不少冰,售货员解释,冰块是炝制膏蟹的咸水,为了保证蟹不变质,“放心好了,每只蟹净重都在一斤以上。”

    到家后,记者拆开外包装,解冻了4只“野生炝蟹”并称重。解冻前,*重一只炝蟹约为530克,解冻半小时后,这只蟹的重量不到250克。

    跟沈女士遇到的情况一样,记者拆开外包装时,也闻到一股腥臭味,等包装袋里的冰块化开,记者发现深黄色的水中还漂着黑色的不明颗粒。

    消费者质疑蟹膏被抽走

    剥开蟹壳,记者发现蟹的躯干上几乎没肉,购买时通过蟹壳上小洞看到的红色蟹膏,更是不见踪影,而且零星可见的蟹膏则从蟹壳上脱落,像是被人动过手脚。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记者眼前的“野生炝蟹”,跟从小吃到大的美味下饭菜完全不搭边:蟹身上本该是膏的地方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黑色物质,蟹腮也发黑,有股异味。记者尝了一小口,味道特别咸,没有炝蟹应有的鲜滑口感。

    之前沈女士怀疑,蟹壳上的洞是被人故意用工具敲破的,抽走了里面的膏和部分蟹肉。

    [专家释疑]

    炝蟹大量出水因原料品质差

    全国水产冻品联盟(上海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德才表示,去年海蟹是丰收大年,供应量充足,因此不少商家大量收购螃蟹制作炝蟹,导致今年年货市场上炝蟹货源充足。不过,由于原材料品质差异很大,因此造成炝蟹成品良莠不齐,有的商家甚至以次充好。

    “一般来说,雌蟹背部打开后可见到朱红色或暗红色的蟹黄,而雄蟹蟹身掰开后见到的淡黄色、浅白色物体则叫蟹膏。市面上销售的炝蟹,其壳多被撬出一个枣核大的小洞,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酒、盐、糖等调味料的味道进入蟹内,另一方面是让购买者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蟹黄、蟹膏。”王德才表示,由于炝蟹制作过程已经工厂化、流水线化,螃蟹的消耗量*大,如果安排工人用工具将蟹黄、蟹膏吸出,人工成本可能远远超出获得的蟹黄、蟹膏价值,因此商家抽走蟹黄、蟹膏的说法没有可行性,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有的炝蟹开袋后,会流出大量水呢?王德才分析说,这是因为螃蟹本身的质地并不优良。“加工后的蟹,时间久了都会出现缩水。如果原料蟹很饱满肥美,那么做出来的炝蟹肉质结实,加工后缩水程度微小,消费者打开后就不会流出大量的水;但是,如果原料蟹本身就瘦瘪,加工后肉质便缩水厉害,消费者打开后,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水,水倒掉后只剩蟹肉贫乏的空壳。”

    王德才表示,以一只六七两重的炝蟹为例,其原料蟹的成本在10元左右,再加上生产成本、调味料成本和商家利润,售价在20元至30元间属于正常,如果消费者遇到价格过低的炝蟹,那十有八九是“问题蟹”。消费者挑选炝蟹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大型的生产商、批发商生产、销售的、有商标的产品,不要购买那些没有生产、销售厂家信息的产品。其次,应挑选分量重,透过壳上的小洞能看到红色蟹黄的炝蟹。消费者也可以将蟹翻转过来查看,若蟹腹部呈圆弧形鼓出来,表明该蟹肉质饱满。

    [相关部门]

    食药监:上海全年禁售炝蟹

    昨天下午,食药监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像这样的炝蟹*好不要吃,因为生的海鲜本身就存在细菌,而保存差的炝蟹吃了更容易伤身体。

    目前上海规定,毛蚶、炝虾等水产品全年禁售,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禁止生产经营醉虾、醉蟹。由于炝蟹的做法在上海较少见,虽然没有写在规定里,但是跟炝虾一样,也是全年禁止生产销售。

    “这些蟹类用白酒浸泡一下就吃,未能将其中的肺吸虫囊蚴杀死,而这种寄生虫虫卵容易引发寄生虫病。炝蟹、泥蚶这些生冷食品就是细菌生长的*好巢穴,也是引发食源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专业人士提醒,在挑选炝蟹或者泥螺这种海鲜产品时要注意,一定要看清包装内物品的新鲜度,不要轻信价格贵的就好,同时海鲜产品*好煮熟了再吃。

    [链接]

    海鲜年货“猫腻”多

    ●海鲜大礼包短斤缺两

    年货展上很多摊位售卖海鲜大礼包,其中包括虾仁、海蜇等各类海产品,漂亮的外包装盒让人感觉送礼非常体面。但事实上,海鲜礼包是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重灾区”。礼盒上很少会印有生产厂家、产品种类等信息,只是笼统地写着“美味海鲜”、“野生海鲜”、“深海海鲜”等字样。礼包里的海鲜到底产自何处、品质如何、重量多少,往往全凭摊主一张嘴。

    ●冰鲜水产品反复冷冻销售

    卖不完的冰鲜水产品,晚上冷冻起来,第二天接着卖。由于反复冷冻,导致水产品口感变差,甚至出现变质、散发异味。

    ●鱼类产品以小充大

    有的年货摊位卖野生黄鱼,包装袋上标注每条重量为150克至250克,相差了100克,消费者回家开袋后,会发现其中大多数黄鱼个头都不大。事实上,150克与250克这两个档次的黄鱼,个头有明显区别,价位也相差甚远。

    ●虾仁包厚厚“冰衣”

    年货展上几乎所有的虾仁都包着“冰衣”,一斤虾仁中甚至能掺半斤冰,而且有的虾仁在包冰之前都用化学药剂泡过,以增大体积、增加重量。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