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我国食用油桶装水牛奶等都可能会有塑化剂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令白酒企业闻风色变的塑化剂不仅存在于白酒中,在包括豆油、桶装水、牛奶等行业也可能会存在塑化剂。

  长期从事塑化剂研究的食品行业专家朱毅告诉《**财经日报》:“曾经在牛奶、豆浆等食品中检测出塑化剂。”朱毅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生产包装过程中经常遇到塑料制品,这是导致食品中有塑化剂残留的罪魁祸首。朱毅强调,这是食品行业普遍现象,很难避免,只能尽量控制其量不至于对人体产生危害。

  饮料中也可能存在塑化剂,而尤以桶装水可能性更高。从事多年饮料业务的周素(化名一直专注于瓶装饮料,他告诉记者,瓶装饮料做大了,很多人来劝我们做桶装水,因为桶装水利润大,可我们从不做桶装水,因为有风险。

  周素表示,一般瓶装饮料所用的塑料瓶都是PET材质的,溶出塑化剂可能性*小,而桶装水由于装水塑料桶大,往往用PE、PC材质,含有塑化剂较高,很容易析出塑化剂,而且桶由于重复使用,其水中溶解出塑化剂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食用油也难幸免。朱毅告诉记者,食用油恐怕是*容易与塑料溶出塑化剂的产品。

  朱毅表示,一般而言,按照从重到轻,油脂类物质*容易溶出塑化剂,而且食用油往往用塑料桶装,如果塑料桶的材质稍差的话,溶出风险更大。其次是醇类,包括白酒等多种酒类物质都具有较高风险。周素还表示,酒精具有挥发性,其溶出塑化剂的能力可能更强。*后才是以水为主的一类物质,包括各种果汁、矿泉水、茶饮料等。

  朱毅认为,塑化剂很难避免,只能控制含量不超标。目前,我国对塑化剂的含量要求主要是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塑化剂的*大残留量为0.3mg/kg。朱毅表示,通过对多种食品的检测,尚未发现塑化剂超过卫生部标准的现象,包括此前曾在牛奶、豆浆中检测出的塑化剂,都没有发现超过卫生部的标准。但朱毅强调,卫生部的标准只是一个*低标准,一般而言,比较容易产生塑化剂的行业应当制定适合本行业的、更为严谨的标准。

  不过,要制定或许并非易事。乳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理事姜竹茂告诉记者,国外关于包装物对食品的影响有较深入的研究,而国内这块研究很少,几乎没有多少人会去做这项研究。这也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包装物对食品影响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很多相关标准也没有出台。

  塑化剂为大众所熟知主要是去年台湾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塑化剂超标事件,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至当年6月8日,台湾地区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台湾地区很多食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用塑化剂替代原先用来增加饮料浊度、稳定饮料体系的“起云剂”。

  而此次白酒行业爆发的塑化剂事件则更多源自生产工艺中存在漏洞。经酒鬼酒公司排查,初步锁定塑化剂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是自动包装线上的小塑料管;另一是塑料酒瓶塞;*后是去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达10米的塑料输酒管。

  朱毅指出,要杜绝塑化剂或非易事,目前普遍的方法有三种。**,是杜绝使用塑料制品,但在塑料制品已经与我们生活紧密结合的现代社会中,这个几乎不可能;其次是使用安全无毒的塑化剂替代,乙酰基柠檬酸三正丁酯是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无毒增塑剂,但这个成本很高,不便于大量推广;*后可以采用脱塑工艺去除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不过成本更高,很多企业都不愿意采用。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