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反思工业明胶“特供”之路:监管失察是根本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21世纪网**报道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毒胶囊事件的产生?

  此次被爆质量问题的13款产品皆为普药,于是,有药企说,因为普药不赚钱,利润太低了。

  但是明明有修正药业单月3.5亿元的广告投放额,有通化金马清热通淋胶囊高达 78.10%的毛利率。

  事实上,难以笼统的说普药到底赚钱与否,因为普药的毛利已经逐渐分化,而不管毛利是高是低,*终都走向了很低的净利。

  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不合理的政策导向,使得普药市场出现唯低价是取,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埋单的,是守法的药企,是大众的健康。而一切的根源,指向了监管失察。

  普药毛利的分化

  此次媒体爆出的9家药企13个空心胶囊铬超标产品,皆为普药。

  何为普药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而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在临床上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价格相对低廉,有多家药企生产。

  而通化金马为此次出事的**上市公司。

  据近三年年报数据,通化金马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8亿元、1.69亿元、1.81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01%、61.17%、57.93%。

  由以上数据可见,过去三年,通化金马的确有着很高的销售毛利。 但同为A股上市的普药企业华北制药则没有这么高的毛利。

  资料显示,华北制药2010年营业收入达102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4.80%,销售净利率仅为2.55%。目前华北制药并未公布2011年年报,但其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2.33亿元,销售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8.51%,销售净利率为0.33%。如此净收益,还不如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华北制药高管去年曾在其主办的会议上直言,华北制药每颗药净利润不到一分钱。

  如今,华北制药被看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艰难的企业之一。

  为何同是普药药企,毛利率相差可以如此巨大?

  医药行业投资人姜广策告诉21世纪网:“中国的药品检测水平不够。特别是普药中的中成药,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法确定复方药房中各种中药的有效程度和剂量。比如同样是六味地黄丸,你全部用中药材,还是用面粉包着一点药丸,都是行得通的。”

  上海一位医生告诉21世纪网:“药品原料的水太深了,各种原料分类很细,质量、价格都千差万别,是理不清的。”

  上述医生还透露,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打价格战,会对药品价格明降暗加。“我们开药讲究效价。以前吃感冒药,**三次,一次一颗,每颗药5毛钱,现在药降价了,每颗药3毛钱,但一顿建议你吃三颗,也就是需要9毛。你说是降价了还是加价了呢?”

  那么,高毛利的普药企业,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为何连空心胶囊这一点钱都要省呢?

  修正药业一个月3.5亿的广告投放额便是其中一个答案。

  高毛利药企的快消化营销模式

  普药由于没有技术门槛,*大的特点便是:低质、低价、同质化严重。

  “千方百计压低成本,省出钱来打广告,去铺营销渠道,就是如今普药产业的竞争模式。”姜广策告诉21世纪网。

  据其介绍,如今国内普药行业,已与快速消费品行业运营模式相差无几,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够赚钱。

  修正药业模式,便是普药营销快消化的典型。除公开可见的广告投放量巨大外,修正还拥有国内普药行业*庞大的地面营销队伍。“几万人,遍及每个县、乡。”姜广策介绍道,“所以,你别看修正营业规模很大,净利润率并不高。”

  同样还是以通化金马为例,虽然其2009年至2011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01%、61.17%、57.93%,但在每年营业收入接近三分之一的销售费用成本下,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7.72%、7.09%、6.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分别为7994.16万元、2905.42万元、-793.22万元。

  由此可见,通化金马虽然有丰厚的毛利,但净利空间并不高,且还在一路收窄中。与此同时,现金流也越来越紧张。

  而烧得起钱的,毕竟是少数。

  据4月23日21世纪网查阅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共有8660家药品生产企业,140730家药品经营企业。由于普药没有技术门槛,基本上所有厂家都能生产。

  “现在中国有大量的小药厂,无法走修正那样烧钱圈地的模式,其市场空间就来自于更低的价格。”姜广策介绍道,“比如这次出事的厂商,除修正、蜀中有点名气外,其他都是不知名小药厂。小药厂在价格压力下对低档的原料有很强的需求,正是他们的需求,才支撑起了新昌一个县,43个胶囊厂的运营。”

  而更低的价格,在各省集中采购及零售渠道上,都有着更大的优势。

  药物招标制度的“唯低价”助力劣币驱逐良币

  国内,医院采购药品,并不是自由采购。每个省定期启动药品招标,中标的品种才能采购。

  目前国内基本药物招标实行以“安徽模式”为代表的“双信封”制度。

  所谓“双信封”,一个是技术标书,即“质量分”;另一个是商务标书,即“价格分”。其中,“质量分”主要来自药企GM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但在我国所有药企都必须通过GMP认证方可进行药品生产。如此,便导致所有参加招投标的企业全部都拥有GMP认证,并无其他质量高下之分,招标结果*终由报价决定,价低者中。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电话中向21世纪网表示:“双信封制度,实质就是两个字——低价。A信封里一个企业质量60分,另外一个企业质量得分100分,*后还会是60分的中标。为什么?一看B信封,价格相差一分钱。”

  在安徽模式推广以来,各省便不断爆出超低的中标价,令人乍舌。而此次检测出有阿莫西林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两款产品铬含量超标的蜀中制药,便是低价竞争的好手。同时,也有产品以次充好的前科。


四川蜀中制药部分四川省中标药物及价格目录

  蜀中制药的复方丹参片,如今仍然是“唯低价”中标带来产品隐患的典型案例。

  复方丹参片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据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显示的4月24日报价,每千克丹参价格在13元至20元不等,每千克三七价格在296元至534元不等,每千克冰片价格在103元至129元不等。如今中药材价格,仍在持续上涨中。

  而蜀中制药入围安徽基本药物的120片装蜀中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仅为2.99元。对此,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去年曾在行业会议上公开表示:“以此计算,蜀中的产品成本价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

  另外一位国内大型制药企业高管至今仍对蜀中制药丹参片的价格印象深刻:“我们即使用土,也做不到这个成本。”

  去年5月,蜀中制药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两条生产线被爆造假。蜀中制药一度被没收GMP证书,并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整改。

  “*后罚款了600多万元,然后蜀中制药又重新获得了GMP证书。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蜀中制药现在每年2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600多万罚款等于隔靴搔痒。违法成本太低了。”北京一医药公司高管向21世纪网表示。

  历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度重演。此次“毒胶囊”事件中,蜀中制药本次被检出有阿莫西林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两款产品铬含量超标。这两款产品,都为蜀中制药在上海地区的中标产品。

  于明德对21世纪网直言,如今行业内,已不仅仅是一个蜀中制药的问题,而是十个、二十个、乃至更多蜀中制药的问题。

  低价竞争不断的挑战商业常识。另外一例标志性低价中标事件中,山东齐都药业以“类矿泉水价格”中标了数个品规药用注射液。

  根据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查询信息,齐都药业生产的1瓶250ML塑瓶包装,10%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挂网价格为1.13元;1瓶500ML塑瓶包装,10%浓度的挂网价格,为1.58元;1瓶250ML塑瓶包装,0.9%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挂网价格1.13元。

  据一当时参加招标的业内人士回忆:“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愣住了,大家都说可以洗手不干了,这还怎么玩。不到一块钱,比矿泉水还便宜,你能想象这是要打到人身体里的药吗?”


山东齐都制药参与山东招标药物挂网价格查询部分截图

  此次招标结果,如今亦成为业内诟病“唯低价”招标的典型之一。

  “药品招标的竞争非常激烈,的确很多时候都是分毫之争。招标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药用输液价格比矿泉水还便宜,有的药品中标价格比药品包装成本还便宜。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把药做出来的。”一位曾多次参加招投标的业内人士表示,“能在这种成本里把药做出来,你说安全隐患有多大?”

  于明德在电话中直言:“正是‘唯低价’政策,促使类似毒胶囊的事件不断发生。只要低价招标政策不改,类似事件不会停止。”

  不过,在批评“唯低价”招标模式之余,于明德仍然强调:“企业的法制观念很重要。就算政策导向有问题,企业也不应该以此为理由不管质量安全,企业应该洁身自好。”

  在零售渠道,低价高毛利品种也在蚕食着正规药厂的市场空间。

  上述上海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华北制药的药好,但是说实话,实际操作中我们肯定不会**开他们的药,其他的药,销售激励更好。”

  据介绍,很多低价药出厂价连零售价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而这种对销售渠道而言“高毛利”品种,是*受渠道欢迎的。

  产业升级必须由大众健康埋单吗?监管失察是根本

  劣币驱逐良币,大量生产低价药品的小药厂打击正规药厂生存空间,引发质量隐患,并不是国内独有。

  “美国已经度过了这种无序的阶段,在那个阶段,他们也出过一些问题。这也是中国正在经历的。*近三四年,是中国医药企业*难过的时间,会出现大量的重组并购。”姜广策表示。

  事实上,美国医药产业同样经历了这一产业重组过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美医药企业数量曾经达到3000余家。19世纪在美国,被称为“假药的黄金时代”。

  在随后的20~30年里,有近半数医药企业退出了市场。如今美国的医药企业数量只有几百家,他们或是竞争力*强的跨国医药企业集团,或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

  一家大型外资药企总监告诉21世纪网:“在美国,现在大多药品基本上都只有4-5家生产商。”

  姜广策认为,浙江新昌实际上就是中国医药行业的缩影。*度分散,又低水平重复。如果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将来得到提升,大药厂会更重视原料,那么胶囊这个产业的规范性及集中度也会提高,小的,不规范的厂商会消失。

  于明德却无法接受分散化的经营作为毒胶囊事件发生的理由。“集中就一定没问题,分散就一定出问题吗?现在的分散,是在法律法规运转下合乎国情的分散,分散不能成为为药品质量问题开脱的理由。”

  为什么现实中没有做到合法合规的分散呢?

  “*根本原因就是监管失察!”于明德表示,“毒胶囊事件发生到现在,监管部门仍然对此次胶囊问题究竟涉及到哪些企业,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可见一斑。”

  的确,以乳制品行业来说,即使国内市场份额已颇为集中,但蒙牛、伊利等大型公司,仍然频爆丑闻。

  21世纪网采访了多位业界人士,监管失察被视为此次毒胶囊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21世纪网前线采访的问题企业中,自检设备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修正药业连一台50万元的设备都没有,通化金马同样未配备检测设备。直到4月15日媒体曝光之后,修正药业才开始购买相应的检验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辉南天宇更直接向21世纪网表示监管机构“从未查过”。

  实际上2007年推行的**版GMP认证,非常强调硬件设备。据21世纪网了解,硬件设备价格不菲,当时很多小厂负担不起,所以推行2007版GMP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小药厂被关闭。

  此次毒胶囊事件证明,直到今天,仍有漏网之鱼。

  此外,GMP的侧重点也疑似有失偏颇。

  “实际上,中国的GMP认证,要求标准并不比美国FDA及欧盟、日本等低。“问题在于,过去GMP认证,过于强调硬件,对于文件的操作执行等动态监管不够,很多企业在通过认证后,执行得并不好。”姜广策告诉21世纪网。

  姜同时认为,目前中国监管机构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状况。“美国FDA有几千个博士做药品评审和检查,我们药监局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应付国内现在的医药行业。”

  违法成本过低,更成为监管部门被业内人士诟病的重点。

  以四川蜀中制药为例,就屡次被爆质量问题而照常经营。

  其董事长安好义在创办蜀中制药之前,曾创办四川生化。在98年大洪水中,解放军腹泻,安好义捐药赈灾,但服用无效。后经监管部门检查,实乃药物有效成分不足,四川生化因此被关闭。

  但不到一年,安好义的四川生化以蜀中制药的名称死灰复燃。在过去10年,蜀中制药49次被通报质量问题。去年蜀中制药丹参片和板蓝根被爆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后,仅被罚款600多万元了事。(21世纪网 熊婷婷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