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什么是塑化剂迁移?用塑料袋装油条会发生迁移吗?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什么是塑化剂迁移?

    用塑料袋装油条会发生迁移吗?

    □通讯员 俞欣 罗华标 陶韡烁 本报记者 黄淼君

    昨天,省食品安全办公室牵头,邀请省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浙江科技馆举办我省首届食品安全论坛。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丁钢强在论坛上表示,我省从去年开始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在台湾塑化剂风波后,也加强了对塑化剂的风险评估,每天都在监测各种物品中的塑化剂含量。

    塑化剂迁移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塑料制品我们还能放心吗?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

    塑化剂为什么

    会发生迁移?

    *近的问题香精事件,使许多市民都关心起塑化剂为什么会发生迁移。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聚氯乙烯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包永忠教授的解释是:这些塑料添加剂大多为小分子物质,在加工、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从塑料制品向周围环境扩散和迁移现象。

    塑料制品和增塑剂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在和外环境(如装在塑料袋里的包子、塑料瓶里的饮料等接触的过程中,如果外环境的相容性更好,就会发生迁移。增塑剂就像拔河比赛上绳子中间的那个红绸,塑料制品和外环境就像拔河比赛的两端,谁的拉力大,增塑剂就跑到哪边去。

    研究表明,包含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在碰到油脂或者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会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是比较缓慢的。

    "说得通俗点,大家用塑料制品,要避免和油脂类的物体接触,少加热。"包教授说。

    饮料瓶中的塑化剂迁移有多大?

    大家对于塑料制品*关心的问题就是和食物直接接触的东西了,比如装饮料的塑料瓶。

    "装液体的塑料制品比装固体的更容易发生迁移,装化合物的比装纯水的要快一些。"包教授说。

    昨天,记者找到了对塑化剂迁移情况研究了15年的厉曙光教授,厉教授是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刚刚发布了一个关于塑料包装中塑化剂迁移的情况。

    "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危险,我们研究了49种塑料瓶装的饮料,包含大家常见的茶饮料20种、果汁饮料21种、咖啡乳类饮料8种。"厉教授说,检测显示,其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检出率为98%,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检出率为****,不过含量都低于国家允许的迁移标准。饮料中合计DBP的含量为0.037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0.3mg/l,合计DEHP含量为0.078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1.5mg/l。

    "饮料中塑化剂的迁移还有一个时间量,我们研究发现饮料瓶中塑化剂的迁移期是8天左右,达到这个时间后,外环境就饱和了,不会发生迁移了。"厉教授说。

    用塑料袋装油条会发生迁移反应吗?

    每个上班族都有匆忙买好早点用塑料袋装着就走的经历。面对塑化剂迁移问题,许多上班族都关心,用塑料袋装热食物,会发生迁移反应吗?

    "会发生迁移反应。我们做过30多种食物,比如油条、锅贴、麻球、麻辣烫、关东煮、鸡蛋饼等等,发现都有一定量的迁移。"厉教授说,不过这种迁移出来的物质不是DEHP,都是DOP和DEP,迁移量要比塑料瓶装的饮料多一些,因为这些食物都是高温环境。

    在众多常见的热食物中,厉教授表示迁移量*大的是油条、锅贴这种加热温度比较高的食物,温度越高迁移得越多。

    "大家对于这种迁移也不用非常恐惧,迁移和人为添加是完全两个概念。迁移的量是非常少的,比国家允许的标准都要少许多倍。"厉教授说。

    除了这些食物,厉教授还做了食用油的迁移研究,发现食用油迁移的量比热食物和饮料都多一些。不过这种多是相对的,和饮料比起来,每人每天摄入的油量要少很多,饮料一瓶就是几百毫升,食用油只有几克,所以摄入这些迁移的量,也是非常少的。

    塑化剂能代谢掉吗?

    虽然塑化剂迁移的量很少,但是厉教授还是强调,不要反复持久地吃这一类食物,毕竟还是会积累的。

    "塑化剂有一个半衰期,我们研究发现DHP的半衰期是24至48小时,其余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半衰期相对长一点,总的原则就是适量。"厉教授说。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丁钢强说:"其实塑化剂在自然环境中非常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许多女士使用的化妆品中,也有塑化剂。不过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而且人体对于塑化剂有代谢功能,只要不是长期大量的摄入,都不用担心。"

    食品安全零风险做不做得到?

    近年来,大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也经常会听到许多问题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食品呢?餐桌真的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世界上*危险的地方"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胡小松教授,就在昨天的论坛上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大家对于食品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从*初的追求吃得饱,到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追求吃得好,再到上世纪末开始追求吃得健康。"胡教授说,这个发展历程非常正常,不过在追求目标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过分追求的现象。

    "比如吃个苹果,有的人会研究早上、中午、晚上和睡前,到底什么时段吃好,这种追求就完全没必要了。"胡教授说。

    和普通人追求**的心愿相比,社会上经常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许多人对食品安全有一种惶恐的感觉,只要出现了一种某某食品不安全的说法,就会先入为主,马上停吃该食品。

    "一种物质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我们称之为毒理学,是有严格的监测标准的,对于剂量、接触的时间、体重都是有要求的,并不是说发现有某种物质,就是有害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徐海滨说。

    "比如膨大剂,这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在国外都非常普遍,但是因为江苏的爆炸事件,许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说到底,还是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不普及造成的。"浙江大学食品与营养系教授叶兴乾说。

    "食品安全零风险,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是要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胡教授说,现在国内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依靠产品抽检或者媒体曝光,依靠某些有限的指标来保证无限的食品安全,这是不科学的,应当把食品安全的监管关口前移,有关部门应当预先对可能发生的食品风险进行评估。

    ■新闻链接

    何为塑化剂

    如果没有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大家并不知道,每天在接触的塑料制品是需要工业添加剂的,这个工业添加剂就是塑化剂。

    "大陆称为增塑剂,用得比较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这是一种化学聚合物,有二十多个品种,如DOP、DEP、DBP、DEHP等。"包永忠教授说。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由苯酐与相应的醇经酯化反应而得到的一个系列化合物,它们在日用化学品、塑料、纸张、涂料等工业中有不同的用途。

    塑料制品为什么要使用增塑剂呢?包教授介绍,我们常用的塑料制品通常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常见的是聚氯乙烯聚合物(PVC,为了改善这些聚合物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需要添加塑化剂等添加剂。

    不同用途的塑料制品,添加的塑化剂比重是不同的。比如食品包装制品含塑化剂的比重是28%,人造革制品为35%左右,玩具在35%至70%之间,根据特性的需要进行调节。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