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乳业大限延期一月 部分粤奶企无钱整改无奈退市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底发布新规,要求"2011年3月1日起,未能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品企业将被要求停止生产".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完成核查。鉴于企业审核清理工作面广量大,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宣布,乳制品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查工作完成时限顺延至3月底。业内人士预计,将有超过2成小企业领不到新证出局,由此触发新一轮乳业竞争格局之变。

    新"准生证"门槛提高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去年底发布的乳业准入新规,所有乳制品企业须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申请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准生证":生产许可证。而2011年3月则是众多乳制品企业的"生死大限":届时仍然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据了解,2010版的《企业出产乳制品许可前提审查细则》与之前比拟严格很多,不仅增添了很多常规审查项目,还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出产企业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食物添加剂、三聚氰胺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企业必需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不得进行委托检验。而一套这样的小型检测设备价钱就在200万元以上,大型检测设备更是上千万元,这对于很多中小乳企来说无疑是庞大的承担。

    一家已实现部分落地生产的外资大企业乳品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已经换发了新"QS"(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为了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我们新购置了100多万元的设备。而且,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新要求,我们在检验项目上也要增加300万元-400万元的检测费,因为有些项目需要送外检,我们自己不能做。"上述负责人说,新规提高了企业的门槛,对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影响不大,但一部分小企业或许难以继续生存。

    仅1/3企业完成审核

    国家质检总局24日表示,由于企业审核清理工作面广量大,为保证工作质量,严格把关,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在报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意后,将完成时间进行了调整。质检总局透露,生产许可证的重新审查工作现在正有序进行。截至目前,三分之一企业完成了重新核查工作。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供应,各地的审核清理工作都从大企业开始,大型企业普遍生产基地较多,审核工作量大、速度慢。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忙着整改以便达标,而筹措资金、添置设备、人员等都需要时间,导致这部分审核拖延。

    日前,广东省经信委对外公示了**批19家和第二批16家通过审核的企业名单,该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做整改。广东奶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有透露,广东此次有51家企业被列入审核名单,"已经有几家向我们表态说想自动放弃,没办法,投入太大。"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广东企业总体情况还好,目前大企业审核基本完成,部分小企业仍在整改中,已申报的企业应该都能通过审核。但他透露,业内普遍预期此次审核全国将会有20%-25%的加工企业退出市场,多为规模较小的企业,让出的市场份额将仅约为10%-12%."行业的加工产能本来就有50%-60%的严重过剩,这些小企业退出对行业本身影响不大。"

    大企业捡走小企业市场

    专家分析,如今中国乳制品生产企业有1800家左右,其中,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至70%,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所以,当一批中小乳企退出市场之后,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加倍凸显。

    事实上,国内乳业巨头早就闻风而动展开了新一轮圈地扩张。如伊利股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发布了新建河北日产1200吨超高温灭菌奶及追加宁夏日产780吨超高温灭菌奶项目投资金额等计划,在奶源环节,则加大自建奶源、推广奶联社的扶植,以节制原奶的成本。皇氏乳业本部的募投项目也将于今年完工投产,公司还选择用部门超募资金收购皇氏食物71%的股权,以扩张乳制品生产线。与此同时,二三线乳企纷纷启动上市计划,试图挤进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后援,从而打破区域限制,谋求更大成长。

    陈连芳认为,小企业的退出毕竟腾出了很多市场空间,大企业可以去开发这些市场份额,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指出,我国的东南、西南地区的中小乳企占多数,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将会被大企业瓜分,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市场。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居民生活水平高,乳制品消费程度高,将成为乳制品企业重点布局的区域。伊利、蒙牛以及一些外资大企业都加大了对东南地区的投入,比如伊利借助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拓展当地市场。

    外资再度蓄势"抄底"

    "几乎每一次国内乳业的行业动荡都被外资品牌提供了'抄底'机会,使得它们不断壮大,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本土乳业的生存。"某国内乳品企业内部人士说。

    不得不承认,国产乳业很不争气,特别在一系列奶粉负面事件之后,中国的家长简直变得只认洋品牌了。大陆居民越界抢奶制造出令世人惊讶的港澳"奶粉荒",成为一条现实中的黑色幽默。事实不容辩驳,中国的奶粉市场不折不扣的是一片"沦陷区".

    而今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乳企被一个个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之际,洋品牌又开始在中国图谋中高端液态奶市场。

    记者获悉,多美滋日前暗示已经在部分大城市开卖这类产物,而雅培*新发布的特别配方奶也为液态产物,且这款液体配方奶现在已在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部分母婴店开售。

    宋亮指出,长期以来,国际乳业巨头一向未能把手伸进国内液态乳市场,*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奶源基地。

    但在将有大批小企业退出市场的现实面前,外资大鳄又一次迎来了机遇,未来外资企业通过收购进入是必然趋势。面对在资金、技术上占有优势的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在液态奶和中低端奶粉市场上的份额又将经受严酷的挑战。

    不过,蒙牛乳业的一位负责人却表示,小企业的数量虽然多,但市场份额并不大。对于达不到生产要求的小企业,大型企业不可能进行收购,即使要收购也是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此外,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从一家北京机构人员口中听闻,外资的咄咄逼人之势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始自去年12月底,开始有些微风声传言"上面正在研究可能要对外资乳品企业增加限制的问题".

    ■记者观察如何善后是个问题

    无疑,通过这次严格审核将一批不符合生产、检测要求的小企业淘汰出局有净化市场的作用,不仅提高了行业安全系数,还直接有效地减轻了产能过剩压力。

    不过,凡是有利必有弊,淘汰落后生产力背后的一连串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仍然会影响我国乳业的发展根基,影响后劲。

    陕西省的报告显示,部分企业通过整改,基本达到了审核清理标准要求,但一次性改造投入大,资金筹措问题较多,给后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此外,部分企业受规模、装备、布局、管理、资金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通过整改仍达不到审核要求被迫关停,给职工就业和当地奶农及社会稳定带来诸多困难和压力。

    针对上述问题,该报告建议国家设立乳制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这次审核清理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此外,该报告还建议制定审核清理后关停企业经济补偿政策。据统计,陕西省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审核清理共关停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企业、奶农等相关职工1.16万人,报废固定资产3.9亿元,该报告称,关停企业负担重、损失多、职工安置难度大,给地方政府维护稳定造成了很大困难。

    云南省奶业协会会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毛华明还指出,企业停产后其原有银行负债的偿还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重建国内消费者对本土乳品的信心更是关键。近日有媒体称,调查中7成消费者不选国产奶粉。但其实进口奶粉并没有更安全。2010年,澳优乳业的进口奶粉因为锌超标、磷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遭到国家质检总局的退货。仅去年3月到7月之间,遭遇我国退货的进口奶粉就超过了450吨。2009年,美赞臣的两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因为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被列为不合格进口产品。

    这么多问题摆在眼前,如何善后成了个考水平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照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