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疫情之下冷链物流遭遇市场需求倒逼,撑起人们的“吃菜自由”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0 来源:互联网

“今天,你抢菜了吗?”
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全国人民被困在家,开始了在线办公、在线上学、在线买菜的……人心惶惶之下,出不了门、不敢出门的我们都集中在线上买菜、囤菜,甚至到了要定闹钟在线蹲守抢菜的地步,稍微晚点便是满屏的“抢光了”、“补货中”。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截图

疫情之下,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爆发,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京东生鲜,配送到家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
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单量的2-3倍;
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累计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
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1]。

这场买菜之战,实际是供应链之战。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生鲜电商*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能够接受一个生鲜平台总是缺货,你买的菜叶都黄了、冷冻食品都解冻了还没送到吗?显然不能。
 
而贯穿并支撑起整个生鲜供应链的,是冷链物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冷链物流在幕后支撑起全国的“吃菜自由”。

同时,这场疫情也放大了我国冷链的三大致命伤:高损耗、高成本、低效率。农村的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城市的人却在抢菜叶,这样的窘境暴露出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建设、运营效率的不足。
 
本文希望通过对疫情下冷链物流的反思,为未来食品供应链的变革带来些许启发。

01 疫情当前,冷链撑起全国的“吃菜自由”
疫情的严重程度,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困于家中、惶惶不安的人们开始大量“囤粮”,冷冻、冰鲜禽肉、果蔬等食品的社区配送需求大增。
 
九曳供应链向FBIF表示,对比去年春节后(正月初七至正月二十)的B2C订单数目,今年春节后生鲜食材类销量增长明显,其中肉类总体增长了近1倍,某品牌客户透露其销量同比增长近5倍。
 
危情之下,冷链物流成为人们“吃饱”的*大依靠。在抗疫30天期间,新希望集团旗下的鲜生活冷链,在运荔枝平台特设“齐心抗疫”绿色通道,累计线上派单17.9万单,以保障供应。鲜生活冷链还联合各地物业及社区服务站,提供产地生鲜直达配送4351吨,覆盖武汉、北京、上海等20余城市,服务社区超3000个。
 
供应链被疫情打乱,冷链物流也成为了市场的中转站。九曳供应链创始人兼CEO张冰分析道:“疫情期间,盒马、叮咚等生鲜零售端订单量暴增,我们很多生鲜食品类客户都在利用九曳全国各仓的库存对当地的新零售渠道进行大量补货,保证市场供应。”
 
一方面,生鲜食品客户可将产品放入当地生鲜云仓,及时进行低温存储,降低损耗;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库存可以对当地各个渠道进行及时补货,满足市场需求。
 
举例来说,九曳供应链的客户之一科尔沁牛肉,会将产品直接存放在内蒙鲜仓里。“我们根据消费大数据和客户需求往全国各仓调拨库存,科尔沁接到消费者订单之后,九曳便就近调拨库存配送给消费者,保证当地消费者的供应以及降低物流履约成本。”



图片来源:科尔沁生鲜天猫旗舰店

另外,冷链物流的仓储和运输能力,也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帮助疫区运送物资,共度难关。例如九曳供应链,自1月30日起开通义务向武汉当地救援物资提供仓储服务的绿色通道;鲜生活冷链在30天抗疫期内,驰援湖北152 0173 3840车次,向疫区运送物资达1585吨。



图片来源:鲜生活冷链微信公众号

由于疫情影响,冷链物流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道路封闭、物流复工率低,使得生鲜食品运输受阻;众多餐饮、食品企业停工,短期积压大量订单,影响资金回流;各个环节人力匮乏、供应短缺、IT系统奔溃也随之而来,客户服务与运营压力较大。
 
新希望旗下的鲜生活冷链告诉FBIF,由于经验不足,冷链物流行业普遍缺乏应对此类事件的措施和资源储备。疫情之中,企业需要尽量减低与经营收入无关的管理成本支持,主动与存量客户沟通,分析其疫情期间的需求,解决疫情中的应急所需。同时,应寻求政策支持,主动向政府提出补助、减税、低息贷款等援助性需求。

02 一场疫情,暴露出我国冷链物流的三大致命伤
同时,这场疫情也暴露出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诸多不足。
 
*直观地来讲,消费者得定闹钟抢菜,稍微晚点连菜叶子的都不剩,是农户的菜不够吗?不,上游的农产品甚至还面临着囤货、滞销。由于供应链的弱势,“农村的菜运不出去,城里的人抢不到菜”的局面在真实发生着。
 
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滞销,上游生产环节的农产品很难运输到外界;中游批发环节,受到“华南海鲜市场”的影响,人们对批发市场脏乱差的负面情绪正在放大,其正常经营开始受到影响,全国各大一级批发市场的采购量急剧下降;下游零售环节,零售商缺货缺人,无法进一步扩大面向消费者的商品供应。
 
其实,传统生鲜行业本身就存在产业链条长,散布着大量小而散的从业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等、供需失衡、生产水平落后、同质化竞争加剧、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只是此次疫情,将问题的严重性爆发了出来。
 
疫情下的需求井喷,并没有解决冷链物流“高损耗率”、“高履约成本”、“低运营效率”的痛点,此前已有许多高歌猛进的生鲜电商倒在的这三座山面前。

1、高损耗率
“卖菜难”在这个春节成了菜农们的头等难题。每日优鲜生鲜采购负责人肖运贵表示,他在初二、初三那几天接到了很多供应商的电话,“都是问能不能捐出去,只要拉出去就行。”[2]
农户的菜正在地里大把的烂掉,城市里的菜却得靠抢。此次疫情的爆发,让冷链物流的“断链”问题变得更加明显,造成生鲜产品的高损耗。



图片来源:pexels

**,上游农业供给端分散,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规模化采购。华兴资本董事张慧表示,中国的蔬菜供给端过于分散,这个特性决定了在疫情这类突发事件来临时,流通环节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2]。
 
其次,中国冷链是割裂的。有些冷链企业服务的仅仅是某一个区域,有些冷链企业可能服务于某一个冷链的干线、长途运输,有些只是服务于某一个城市的配送。这样的冷链现状,造成传统生鲜供应链产品流通半径小,且环节多、链条长,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坏率较高。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九曳供应链创始人张冰认为必须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生鲜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专业的冷链鲜仓对其进行及时的保鲜、保存,保证食品新鲜健康,延长保质期,降低耗损率。
 
然而,目前我国冷库分布不均衡。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西北冷库容量仅占5%,某些地区没有建设冷库,导致该地区消费者无法享受冷链的服务[3]。
 
在冷链基础建设上,全国性的仓储体系尤为重要。“云仓是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通过全国分仓,才能快速将产地仓的生鲜产品分拨到全国各地,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九曳供应链这些年来也在加大全国的仓储布局,目前国内已开通30个生鲜云仓,布局26个核心城市,辐射7大区域,基本覆盖全国。

2、高履约成本
疫情期间的生鲜食品线上化消费趋势与线下物流配送,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矛盾点,“有货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频出,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平衡,正是造成冷链物流成本高的根本原因。
 
可以看到,目前生鲜供应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一边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价格虚高,一边是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下游零售商如生鲜电商的“前置仓”管理、物流履约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低毛利产品来说,高履约成本是生鲜电商盈利的*大障碍。
 
因此,此次疫情将催发生鲜农产品全国产地仓、分仓的建设及布局,一方面,通过产地仓,冷链鲜仓可以及时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保鲜、保存,保证食品新鲜;另一方面,通过全国分仓,可以快速将产地仓的生鲜产品分拨到全国各地,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
 
仓储体系有利于解决生鲜前半公里的问题,而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干线及配送物流依然面临资源整合问题,需要一个对接信息、整合资源的系统,来进行资源的无缝对接、有序调动。

3、低运营效率
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与运作模式大多是自成一体、较为封闭,不太注重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都自成一派,难以形成灵敏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生态圈,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鲜生活冷链表示,疫情期间出现的市场变化已经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淘汰,需要抗风险能力强的供应链模式,新的市场服务需求、新的供应链关系会逐步形成。
 
上游的品牌方,尤其是以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等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需要高效的仓储、运输、配送体系;下游的消费者对体验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可视化、品质化的供应链服务,将加速冷链的“技术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



图片来源:盒马鲜生官方微博

张冰表示,大数据、智能仓储系统等正在冷链物流行业大范围普及,形成“智慧化”冷链——把企业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通上下游,连接上下游多方需求、提升效率。
 
未来,冷链物流扮演的角色或许更像是网线,把生产商、品牌商、零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相互连接起来,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参与者能够共享信息与资源,形成一个互相助长的生态圈。

03 疫情,也是冷链物流的时代机遇
这场疫情,让差点倒下的生鲜电商站了起来,对于中国冷链物流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时代机遇。
 
**,生鲜宅配需求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冷链的重要性,打破了原有“不包邮不买”的消费习惯,愿意为冷链成本付费。而在疫情之后,消费者线上购物、送货上门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对冷链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

第二,生鲜食品消费结构会发生改变,冷链物流需求随之提升。此前国内热衷于活禽活畜消费,但此次疫情将提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新鲜健康度需求,更多地转向冷冻、冰鲜禽肉食品。
 
2018年中国生鲜品类中,果蔬类冷链物流应用比例仅为20%-30%、肉类为34%-38%、水产类为40%-4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0%-96%,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冷链物流需求也会随之爆发[4]。


图片来源:叮咚买菜

第三,国家会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对活禽活畜交易市场的整改,进而推广生鲜食品消费结构,加强对冷链的普及与建设。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将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第四,疫情当下居民网购意愿加强,也将倒逼生鲜供应链变革。此次疫情之后,传统商超线上到家服务将逐渐成为标配,生鲜电商进入白热化竞争,加速行业中的优胜劣汰,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会加大布局冷链物流。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疫情之下还是疫情之外,“新鲜安全”和“性价比”永远是他们选择消费的**考虑因素,下一阶段的竞争比拼的便是供应链能力,从源头直采、冷链物流信息化到配送路线优化,拥有强大冷链能力的玩家更有可能突出重围。

04 结语
每场危中必定孕育着“机”,就像2003年的SARS成就了阿里和京东,这次疫情也是冷链物流转型的契机——从“低效高价”的割裂式冷链,升级为“高效平价”的平台化、智慧化冷链。无论是政策,还是消费者观念和行为的变化,都将成为变革的推手,而在疫情中放大了的问题,也将在下一阶段转化为变革的动力。
 
我们相信,中国冷链,来日可期。

作者:Cici(Yvonne)
编辑:Bobo

参考来源:
[1]《全民抢菜,让差点倒下的生鲜电商又站了起来》,2020年2月8日,燃财经
[2] 董洁、乔芊,《绿叶菜保卫战 | 深氪·战疫③》,2020年2月9日,36氪
[3]《冷链物流虽抢手但也有瓶颈,未来路在何方?》,2018年10月31日,冷链物流
[4]《疫情倒逼生鲜供应链改革“平台型”冷链物流企业或将崛起》,2020年2月20日,中华工商时报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