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中国经济与世界抗衡的三个重要变量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2-02-11 来源:互联网

从微观到宏观,学术界以及社会上对经济学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论用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主流理论,或者用宏观经济学,把一个国家经济的总量集中起来作分析,都远远不足以解释今天的中国经济。

为什么说宏观经济不足以解释中国呢?因为中国今天的经济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跟世界打成一片了。可能我们自己还不能完全意识到,要从全球角度去观察。

前几年,在中国的GDP当中,进出口比例占到70%以上。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阶段,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来都是****的,在人类历史上也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开放程度达到中国今天这样的水平。有一位世界**的经济学家曾经根据110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做出过一个所谓大国模型,进行了很多的分析和回归,得出的结论是,4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或者经济体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市场来发展经济,所以它们对外开放的比例是非常低的,通常仅占GDP的11%-12%。我们觉得美国的经济发展了不起,那是指它GDP的**值,但是美国的进出口占GDP的比例比今天的中国要低好多。在世界上,小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可以很高,进出口可以超过国内GDP的比例,但是大国非常少。但我国的经济现状,可以说是这个大国模型的反例。

我们有巨量的人口,经济总量很可观,但是我们进出口的比例这么高,这就折射出*不平凡的天下大事。我认为,在经济的大时代,也未必需要看很多数据,通过可观察的事件就可以看出,比如纺织品和鞋,听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却变成欧盟、美国、中国三个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发了很多的贸易摩擦。当然,从历史上看,自从有了经贸往来,贸易摩擦就始终存在。后起之秀必定会对**的国家和经济造成挑战,其表现形式就是贸易摩擦。美国过去是农业国,盛产棉花、烟叶、木材等等。而当时,所有的工业品都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运过来的。当美国经济发展起来,对欧洲工业品的依赖减少以后,美英之间的贸易摩擦就开始了。同样,日本的经济一起来,日美之间、日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就要开始。

今天的贸易摩擦,性质有一点不同。很小的产品就会演变成很大的问题,哪怕仅仅是鞋子、袜子的问题,因为其进出口量在GDP中的占比,或者会影响到本国产业工人的利益,所以往往需要国家元首,或者商务部的**官员亲自去进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具体到中国,就是中国产品的出口量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已有的格局。这是非常实在的经济利益问题,不可小看。

仍然以鞋为例,中国每年生产的鞋子大约有60亿双,占全世界鞋产量的一半。东莞地区*早的鞋业制造企业是台资,一度拥有15万工人,一年的产量是一亿七千多万双鞋。刚开始,工厂的管理由台湾总部指挥,发展了两年以后,台湾总部也不知道怎么控制了。15万人的工厂,他们也没有管理过,经验变得无效了。哈佛商学院也不懂,这是相当大的学问,就连怎么开饭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就这样一路摸索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了一个鞋的年产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出口量就是竞争力,消费国的老百姓(603883)很开心,因为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它的生产者是要哭的,他的鞋卖不出去了。因为同样质量的鞋,当地的生产成本是20多欧元,而我们运到欧洲港口,平均才七八欧元一双。它怎么可能竞争过你?

我们主张市场经济,但是在世界性的经济竞争中,从来没有很纯粹的市场经济,靠市场竞争不过,其它的因素都要拿出来,关税、非关税、政治、外交手段都会用上。因为这种竞争不利的局面,实实在在地造成了对当地经济利益的损害。所以就需要交涉、需要平衡、需要谈判。中国近两年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占GDP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在世界产量**的产品仍然不低于一百种,不但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包括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这种现象必须要给予关注。

为什么中国一下子就变成了世界制造大国?我在156 0190 2607年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美国的“中国制造”大多都是廉价的地摊产品,到我1995年底回国的时候,美国的主要市场、连锁商店里,已经充斥着海量的中国制造的商品了。中国留学生常常为国内的亲友带礼物,带回去仔细一看,都是中国制造。想选出一些不是中国制造的商品也变得比较困难了。不仅仅是美国,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廉价劳动力是首要因素

1、依靠低劳动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原来是个农业国,很多东西是不会造的。是什么道理使中国的产品现在打到了世界上去,而且让世界上的竞争对手感到紧张,甚至上升到***反应的程度了呢?

通常,很多的美国经济分析学家会把原因归结为中国产品的成本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研究经济,要透过现象去找原因,找到原因之后要推敲,看看能不能成立,有没有道理,能不能解释这个现象。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听上去是很有道理的。一个美国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至少要三万美元年薪,工程类就本科生就业至少要达到四万到五万,硕士、博士又会更高一些。美国的制造业工人,高中或者技校毕业,或者有一定经验的,至少也能拿到两万美元以上,相当于我们的16万人民币。而我们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薪酬怎么样?当前,北、上、广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多也就是3000-5000块钱。百年名校,北大毕业的拿多少钱?*多也就是5-6千,二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普通工人、农民工,近几年的收入增长得比较快,技能岗位或者能多拿一点,但是与欧美国家比,仍然差得很远。

这些数据一经对比,很有道理,因为你的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就非常有竞争力。所以市场份额就越来越大,把世界打得人仰马翻。在全球范围看问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心中国工人待遇问题的,主要是美国的工人阶级,他们关心到什么程度呢?要组织团体、议会、利益集团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控诉中国产品为什么价位这么低,呼吁中国政府提高工人待遇,为工人创造洗澡条件,听起来好像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了的样子。

诚然,目前,发达国家的流行理念,是要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一味埋头赚钱,还要人道地对待员工、诚信地对待客户,要对社会、对环境承担责任,这个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以立法的形式存在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逐渐呈现出一种人道化的趋势。这个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比如世界*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它有6000多家供货商,其中有5500多家在中国,一个很小的品类都可以订上千个集装箱,可观吗?这就是现代商业销售的状态。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要履行美国法律和舆论对它提出的所谓社会责任,所以你会发现,为沃尔玛供货,它不但检查货物质量,检查流水线和生产车间的质量,它还要负责任地检查工人的待遇: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洗澡间。它逼着你的工业要改善环境,否则你就拿不到订单。

当然,中国人很聪明,我既要符合沃尔玛的供货要求,又不想大幅度地提高成本,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但是这样一来,企业的压力自然就来了,什么道理?就是廉价劳动力。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收入低。收入低是难受,但是收入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受。因为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退回来的。你让从来不洗澡的人偶尔洗一次澡,他好开心,但是你让天天洗澡的人两天洗一次,甚至一周才洗一次,他就会非常难受。今天的局面,就是发达国家很难受,因为他们的薪水太高了,很难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是从低往上走,势头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的**个答案是,廉价劳动力是有道理的,否则外资为什么到中国来?连续多年,六千多亿美金进入中国,全世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有1/3、1/4进入了中国,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工厂开在底特律、开在东京、开在欧洲大陆,都不如开到中国来。因为廉价劳动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低劳动成本不能构成独立的竞争优势

那么,这个因素能不能解释中国产品这么势如破竹地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呢?这就涉及到经济推理的问题了。我们找一个反例,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更便宜。1980年,中国的城市工人待遇,差不多是美国、日本工人的1%,有些工作还远远不止。当年,广州的白天鹅饭店经邓小平批准对外开放,因为那个年代,我们什么都不行,但是改革开放,那么多外资进来,得有合乎他们要求的宾馆给他住啊。然后白天鹅宾馆就全部重新改造,开放外资来建,软硬件全部从外国进口,厨师也从香港去配。当时,中国的炒菜师傅一个月的薪水大概是6-80块,香港厨师要10000港币,还要加上差不多10000港币的补贴,否则他不来。60对20000,这是什么概念?1990年左右,上海一家餐厅里,一个香港厨师的薪酬等于66个所有的中国厨师与管理人员薪酬的总和。现在我们跟发达国家劳动力的差别,熟练的、有专业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大概还有10倍到15倍之间,普通的农民工差30倍。可是80年代的差距更大,我们的城市工人跟欧美差距可以达到100倍到120倍,农民就更不要提了。

我也研究过农业,1978年中国农民的纯收入一年133块钱,这里面还包含有大量的实物,人民公社分的粮食、柴草全部算价,真正落袋的现金,20-30块而已。那么,80年代中国有什么东西出口?大龙虾出口。好不容易捕来的大龙虾,中国人民不吃,运出去,换设备。

如果说廉价劳动力就能解释中国制造业的突飞猛进,那么80年代为什么不行?研究经济不仅仅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还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同样一个道理,可以解释这部分事实,却不能解释另一部分事实。再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天下所有发展中国家、弱国、贫穷的国家,不是都有廉价劳动力吗?收入低不就是成本低吗?如果廉价劳动力本身就是构成独立的竞争优势,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太容易解决了。穷就是人均收入低,放眼看世界,比中国人更穷的还有很多,非洲国家越穷,但你什么时候听说过“made in 非洲”的东西?

组织变量、制度变量的作用是惊人的

光是廉价劳动力,不能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那么还有什么因素,构成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变量?

1、要素组织起来才能变成产品

我们来看看,格兰仕一家公司生产了世界90%的微波炉。我们再去两个三角洲去看看,可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它的产品就占欧洲市场70%。台州、温州的打火机占世界打火机产量的70-80%。汽车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前几年美国的汽车制造厂都发生了巨额亏损,2015年全球汽车产量中国位列**,保持了多年,五花八门的车型在中国都有生产。全世界的手机,绝大多数是中国生产的。船舶的产量也是世界前列,这仅仅用廉价劳动力理论是不能解释的。还有什么道理吗?

在这里,我们还要谈一谈政策的变量。政策跟一个做鞋、袜子的、从事生产的人有什么关系。当然,在竞争当中,价格越低越好,很多人抱怨我们的收入太低,但是普遍的低收入的另一面就是一把“刀”。劳动力是要素,但是,光有要素不能变成产品,要素要组织起来才能变成产品。要素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就不能变成产品,政策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过去我们的农民、工人都很便宜,可是劳动力组织起来的方式却非常单调,仅仅是追求越大越多越好,不是国有制就是集体制,其它制度不考虑,怎么能好好生产、劳动?所以穷是有道理的,很多事情一做,就被认为是违背了某些准则或者是某些观念。一个大国陷入到这种教条主义当中去,自己把自己捆住了。组织形式不合适,生命力、创造力、发展经济的努力、学习能力都激发不出来,经济是没有办法搞上去的。

今天大量的中国制造,看看两个三角洲,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研究经济的人都懂,农业再怎么发展,它有恩格尔系数在那里顶着。居民收入当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是无限的,服务更是无限的,所以要往工业方向发展。

如果中国完全靠我们的国营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我们不可能有中国制造这样的世界成绩。如今的中国,把日本的摩托车市场颠覆了,日本没有人做这个了。当年开发摩托车的日本技术人员在日本没有工作了,大量被中国公司雇用,全家都搬了过来。今天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人物叫李树福,*早把本田专门为女孩子制造的踏板式摩托车给中国化的。当然,我们认为这里面有知识产权,关心他有没有给本田付钱?他肯定是没钱付,但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去讲。当年这些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就是参考国外的产品,受到一些启发,偷一些别人的技术,把我们的中国制造搞起来的。他们不是按命令来的,是按市场需求来做的。

过去生产外贸产品的企业是见不到客户的,它只能卖给国家专营的外贸公司。并且早年的外贸公司是属地化的,北京的外贸产品只能**卖给北京的外贸公司,生产者根本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更不知道消费需求在哪里,因为他接收不到市场的信号。这种思路,生产体系怎么可能灵活?怎么可能顺应市场的需要?国家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通过改革,**步是引进了地区之间的竞争,先交叉,打破垄断。北京的外贸公司可以收购其它地方的外贸产品,同是国家的外贸公司,你这里服务不好,我可以到广东去、到深圳去、到上海的港口去。第二步,选出一些好的外贸生产单位,给他们释放一些外贸的经营权。

要把廉价的东西变成竞争的武器,是需要人来组织的。所以,中国经济实现如此巨幅的增长,能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变成可以撼动世界的经济布局的第二个解释变量就是政策变量,就是组织变量、制度变量。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我们要把一个无穷大的制度成本降下来,这个制度成本的降幅要非常大。所以我们要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生产力出发,从人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一条如果不加进去,是无法看到今天中国的成绩的。

2、制度改变了,为什么出口量没有马上提高?

那么,加入了制度变量以后,我们的解释又充分了吗?比单纯的廉价劳动力说,是要充分一些的,但是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拿事实来看,有些事实仍然解释不了。改革开放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打响,却是在九十年代中叶以后。如果我们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查,中国出口量的增加,大概是在95年、96年,尤其是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台阶,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要加上第三个解释变量——人力资本变量。

人力资本变量使中国立足世界

1、产品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

传统的经济学只看劳动、土地、资本,光计算投入到生产函数当中去的要素的量,而没有估计到投入进去的东西还有一个“质”,其中*重要的,就是人的“质量”。劳动力计数,但是劳动者身上的技能、训练、眼光、学习能力却被传统经济学忽略了。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所谓人力资本理论才开始抬头。不要认为只有设备、厂房、银行里的钱是资本,人才是*大的资本。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资本,不仅仅因为他是人,关键在于他身上所具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很重要,它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训练得来的,这个变量一定要加进去才能解释中国。

中国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改变了学习的激励机制。体制不对,人是不会有学习动力的。中国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爆发的:每一个阶层都在学习,同样的人,他身上的技能不同了、眼光、文化含量不同了,这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惊人的变化。通过高校扩招、开办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等等方式,只要国家愿意在人身上投资,未来的前途一定会好。

我研究过农民工,很多人觉得农民工只会打工,那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去打工。一旦有可能接受训练,他们都愿意提升自身的技能。在深圳,有很多工厂搬走了,但是一些农民工留了下来,留在那里的夜校去旁听。

经济学里也非常注重“干中学”。我们北大有开放学堂的传统,什么课都可以有人旁听,我认识一个云南的农家孩子,原来在广州做洗车工,后来到北京做洗碗工,后来洗碗洗到了北大附近,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边打工,一边旁听课程。几年下来,听成了专业人士,去搜狐做了编辑,月薪7000块钱。又通过不断地读书,现在可以独立写文章,并且写得非常好。这样的人虽然在整个农民工群体里属于凤毛麟角,但中国人口规模这么大,凤毛麟角也是不得了的,这是中国的优势。过去被认为是负担,但是因为有了学习能力,所以现在看来,人口是*了不起的优势。我们十里挑一不行,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行不行?中国体育就是这么上去的。中国在每一个领域,只要有一批人不屈不挠地钻进去,一定会有**的人物走出来,这就是中国的魅力所在。

从统计规律上看,人力资本的分布是随机的,人口规模大,集中的力量就大。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说,现在国际钢琴大奖比他出道的时候多了十倍。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后起之秀,奖少了不够用。中国弹钢琴的人有六千万,在世界上拿奖的越来越多。倒过来成立一个珠江钢琴(002678)厂,成为世界上*大的钢琴厂。

learning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人力资本的变量是一定要考虑进去的。以白天鹅的厨师为例,20000美金一个人,本地的工人自然要闹,凭什么同是中国人,他那么多,我这么少?当时的风气,我看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在要好。闹没有用,六十块钱的人还得跟着两万的人一起炒菜,这会带来什么变化?想想看,推断一下人的行为,他会不会白天、晚上都想着怎么更好地去炒菜,从而增加自己的工资收入?现在全国好的厨师还有多少是香港的?

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他的管理层原来是从总部调过来的,在中国工作很辛苦,要离开家庭,要加补贴,工资高得惊人,海外留学生*好的梦想是变成中国首席代表。这还是九十年代。如果你被一个大的海外公司聘用当中国的首代,那简直是天上的生活,因为拿着欧美的工资住在中国北京上海。现在呢?因为人才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高了,有大量的本地人才供应,外资企业的雇员也大量的本地化,所以即使是再从总部调人过来,工资总体也是在向下走的,竞争使他们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肯投入精力,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中国人原来的英文不行,那是因为过去,六十年代以前,系统的教育全部是教俄文的,中学、大学全都是,教我们俄文的老师当年却是学英文的。在当初的体制下,干什么都是一边倒,人为造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沟通的断代。改革开放以后,英文人才越来越多,光是办语言培训就成就了多少民办机构?中国每年有大量的人才参加托福、GRE考试,成绩比美国学生还要好,甚至有拿满分的,成为了世界上*大的留学生派出国。

农民工、普通的劳动力也都在学习。当然,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问题,满足不了大家学习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干中学,把西方跨国公司放进来,一直到今天还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我认为功大于过。放进来,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好工人,我们的企业向他们学习,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学习成本也不算高。中国这样一个人才的培养机制,我认为是解释中国制造今天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第三个变量。

2、学习产品质量,提高人的附加值

再看看我们的产品。当年,桑塔纳国产化以后,质量一度变得很差。现在再看我们的车,日本人是*讲究质量的,他们的专家到广州本田去检查质量,发现和日本原产的已经没什么差距了。但这不是说我们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进步速度看是惊人的。1978年,我从东北考到人大的时候,记得很清楚,考试要写得快,但是要找一枝好的圆珠笔是很困难的。那时候我们国产的圆珠笔写写就没油了,一出油都是一坨一坨的,经常会染到衬衫上。那时候中关村有很多科技工作者,衬衫口袋这里都有一坨蓝。

今天的电冰箱、摩托车,你看,产品质量就是人的质量,包括工人,包括管理,固化在那里的。远洋贸易是不可以有质量问题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加上供应成本以后,有质量问题的东西很不划算的。中国有这么大量的产品出口,产品的质量在提高,其背后的道理就是人力资本的提高。

中国的潜力我认为才刚刚开始发挥,很多人着急,中国还是依靠大量劳动力经济,附加价值不高。现在,我们的教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但是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国家也重视教育,经过进一步的改革,这种情况会得到根本改变。为什么要抓教育?我想全社会都能够达成共识,缺资源没有关系,环境很差没有关系,人力资本上不去,其它的都无从改观。日本是怎么起来的?日本有什么资源?你有优秀的人,什么资源都能够到你的手里来。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