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食品安全谣言充斥朋友圈 你是容易相信的人吗?一起学“破谣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可见谣言的传播速度和杀伤力不容小觑。“ 塑料 紫菜”“塑料 大米”“棉花 肉松”……今年以来,尤其是5月份,许多涉及 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充斥朋友圈,引发“舌尖上的焦虑”。谣言给相关企业、行业及 消费者带来了种种伤害,这其中就包括泉州的一些市民和企业。
 
    谣言止于智者。规范网络环境势在必行,期待依靠科学和法律的武器,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让“网络暴力”“网络造谣”无处遁形。
 
    盘 点

    食品谣言频发 泉州企业“中枪”

    谣言1:紫菜塑料造
 
    ●造谣:今年2月底,一段声称“紫菜可能系塑料薄膜冒充”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对晋江市的紫菜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类似视频还有很多版本,指向不同品牌的紫菜。
 
    ●辟谣:晋江、罗源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波及的紫菜生产企业现场抽样检查,权威的检测*终确认未含有塑化剂等物质。其实早在2012年,网上就有类似的传闻,一些媒体还曾邀请专家澄清。
 
    谣言2:粉丝掺塑料
 
    ●造谣:今年3月初,一名女子拍摄燃烧“塑料粉丝”的视频,声称某些品牌的粉丝是塑料做成的。
 
    ●辟谣:粉丝或其他的食物燃烧的残留物,用手一捏就是灰。而塑料燃烧的时候滴下去的是油,冷却的时候会变得很硬。食品监管部门立即对相关企业做了全方位的检查,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等,都没发现问题。
 
    谣言3:塑料做大米
 
    ●造谣:上个月,一段“塑料大米”制作过程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男子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
 
    ●辟谣:视频中是塑料颗粒的生产流程,只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摇身一变成了“塑料做大米”的谣言。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易识别,通过简单的望、闻、煮、烧等就能辨别。另外,大米市价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颗粒每斤的成本高达十几元,商家没有造假的必要。
 
    谣言4:甲醛泡香蕉
 
    ●造谣:近日,一段“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视频在微博、微信等流传。消费者担心不明液体有毒,甚至有网友说不明液体是甲醛。
 
    ●辟谣: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摘,由于其呼吸旺盛,易腐烂,需要长距离运输的马上就要做保鲜处理。视频中的乳白色液体就是普通的保鲜剂,是允许使用的,消费者不用担心。
 
    谣言5:肉松是棉花
 
    ●造谣:上个月,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在微信群中热传。拍摄者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之后不停地用手揉搓肉松,形成了一团白色的絮状物。拍摄者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用打火机试图点燃。类似视频还有多个版本,且传播都很广。
 
    ●辟谣: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纷纷进行了辟谣:用棉花冒充肉松,看上去松软,但嚼不烂,一吃就会识破。因制作传播“棉花肉松”虚假视频,扰乱公共秩序,5月22日,浙江金华市林某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5月28日,江苏宿迁两名女子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5月30日,青岛2名女子被行政拘留5天;5月31日,石狮两名女子投案自首,并向涉事蛋糕店道歉。
 
    调 查

    数据: 4类人较容易相信谣言
 
    今年4月份,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腾讯较真平台联合发布《谣言易感人群分析报告》,报告通过对去年4月至今年4月一年间网络大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网络谣言易感人群在性别、年龄、地域、学历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报告按照防骗高手、有一定鉴别能力、谣言易感人群三类指标进行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相信谣言。数据显示,女性中谣言易感人群占25.1%,高于男性的18.9%,且防骗高手这一指标,女性47.4%数据明显低于男性的59.6%。
 
    从年龄来看,老人和未成年人更易受骗。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超过三成都是谣言易感人群,他们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低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而60岁及以上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中防骗高手占比*少。
 
    从地区来看,农村地区谣言易感人群占比较高。数据显示,北上广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非省会地级城市防骗高手占比较高。
 
    从学历情况看,低学历人群更易相信谣言。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一成左右是谣言易感群体,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中这一比例超过三成。
 
    传谣:

    谣言贴合生活“宁信其有”
 
    “6月起12306限本人购票。”
 
    “有人借共享单车传播艾滋病。”
 
    “×××,你的高考准考证丢了。”
 
    这些谣言都发生在5月,你是否也相信并转发了呢?
 
    从2013年开始出现的“人造鸡蛋”“皮鞋酸奶”,到如今的各种“塑料食品”,涉及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不断翻新、难以杜绝。有调查显示,超六成的谣言与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等息息相关,其中“舌尖上的谣言”就占了45%。网络舆情专家表示,虽然谣言内容五花八门,但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所关心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让人担心错失这些消息会“耽误事”。
 
    腾讯较真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谣言传播方式看,目前视频类谣言有所增加。不少谣言打着“有视频有真相”的旗号散布,但这些谣言视频中部分经过了剪辑,还有一些视频中出现的所谓专家都是杜撰的。
 
    专家提醒,这些谣言还有一些相同点:谣言的标题主题很惊悚,声称不遵从就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谣言都没有准确的来源,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验证;总让人产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然后动动手指,就传播开了。
 
    造谣:

    出于多种原因编造传播
 
    这些谣言从何而来?从近期热传的“棉花肉松”几名造谣者的交代就可看出一二。
 
    5月22日,浙江金华造谣者“永康侬”交代,因为他*爱吃肉丝蛋卷,看到网上的视频后,感觉很气愤,便毫无科学根据地拍摄了视频。
 
    同日,山东青岛65岁的黄某买来肉松蛋糕后到61岁的王某家串门,二人联想到网上看到的“棉花肉松”视频,便用手机录制视频。
 
    5月26日,福州男子林某怀疑家人买到“棉花肉松”,便冲到一面包连锁店,情绪激动地拍摄下“棉花肉松”视频。
 
    5月27日,江苏26岁的孙某和41岁的郭某感觉好玩,便学着网上的视频针对一家面包店进行了抹黑。
 
    5月31日,泉州石狮蔡某和李某以为网上视频是真的,学着录了视频转发给其他亲友,有关永宁某蛋糕店制作棉花肉松面包的谣言迅速传播开来。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谣言具有有意编造、别有用心、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旧闻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背后:

    多有黑色利益链推动
 
    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司司长颜江瑛披露,为什么“塑料紫菜”“燃烧的粉丝”“牛奶出大事”等新老食品谣言在网络广泛传播,概因背后黑色利益链推动。“塑料紫菜”就是个典型例子,当谣言发布出来后,就有发布者给福建一家紫菜生产企业打电话,说“给我打多少钱,我就不传播这个信息”。可见造谣者是为了达到敲诈勒索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这实际上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谣言总是从长期埋藏的社会矛盾中汲取养分,依靠民众的一种广泛的共同感受和集体利益发展壮大。”新华网舆情分析师霍晶莹分析,网上的造谣传谣,在很多情况下也有着切实而强劲的利益驱动。网络推手或者营销公司通过制造、传播谣言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等,通过制造看上去强大的民意影响网民对事件的判断,进而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或者法院判决等。
 
    也有舆情评论者认为,在谣言背后可能有一个专业从事制造矛盾,人为炮制恐慌情绪的意识形态团伙在操纵。
 
    出 路

    企业:遇谣言主动回应 平时把好质量关
 
    近几次谣言中,泉州不少企业可谓是躺着“中枪”。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平时又该如何防范呢?
 
    “当企业面对类似的谣言事件或其他危机时,相比于危机公关的经验,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多修炼内功,为消费者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才能理直气壮来应对此类危机。”喜多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许云晖表示,近几年,国内网络信息传播日益加快,越来越多未经证实的信息夹杂其间,让人一时难辨真假。2016年10月7日,喜多多集团也曾被谣言抹黑,遭到巨大损失。许云晖表示,企业如果无辜“躺枪”却不及时站出来澄清,会使得消费者误信谣言而对企业甚至本土企业失去信心。
 
    吃一堑长一智,当一个谣言危及整个行业的时候,整个行业往往会因此变得更加团结。在紫菜谣言中,在相关部门主持下,晋江的紫菜行业抱团出击,许多企业纷纷向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靠拢,以行业之名发声,提升公信度,引起多方关注。相关企业同时推出举措,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莅临晋江紫菜厂家参观指导。为解决消费者的疑惑,不少企业还新增热线电话,接受咨询,澄清谣言。
 
    “针对此次危机,我们以协会牵头、企业联合的形式发出声明。同时通过各自公司的公众号去辟谣,还把以前拍摄的关于紫菜功效介绍的宣传片找出来呈现给消费者。”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副会长宋泽警说,“经过这次谣言事件后,我们已经开始考虑购买保险以更好地保障行业的权利。”
 
    部门:完善监测机制 及时辟谣惩处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2016年,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全年共辟谣124起,行政处罚造谣传谣人员21人,所开设的“将打谣进行到底”的微话题阅读量1亿人次。
 
    在处理网络谣言方面,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一套完善的监测机制,主要通过网警主动巡查,结合网警志愿者和热心网民的举报来发现涉及公安业务范围的网络谣言。辟谣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核实求证才能传递出*准确的信息,而时间就成了遏制谣言的关键。网安支队除了通过巡查**时间发现谣言,还要**时间发布辟谣帖文,阻断谣言的扩散,并通报属地依法查处,让造谣者得到惩处。
 
    对于“屡辟屡传”的“舌尖谣言”,食药监部门也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发现食品谣言及时辟谣。
 
    建议:谣言不能止于辟谣 “科普+法治”两手抓
 
    “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体系总而言之,就是要建章立制、统一管理,形式要统一,内容要严谨,管理要严肃,避免泛娱乐化,也要避免被各种民粹情绪所左右,不实信息发布者要追究法律责任,不实信息发布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在今年举行的“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上表示。
 
    颜江瑛表示,治理网络食品谣言,需要拿起科学和法律的武器,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形成合力,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为建设清朗网络空间和净化食品安全舆论环境做出更大的努力。
 
    微信安全风控中心安全策略专家许慧认为:“从平台来讲,需要一些第三方权威机构,如一些政府的权威机构,某一个行业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还有一些媒体机构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当出现谣言的时候,对这个谣言**时间进行澄清。”
 
    福建联合信实(泉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培育表示,导致谣言屡禁不止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违法成本太低。让谣言止于“智”者,更当止于“治”者。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修正案》都对编造虚假信息、谎报疫情灾情、散布传播谣言等不法行为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只要坚持露头就打、严格执法,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经济、精神和信用的巨大代价,终结谣言的愿望才能实现。
 
    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庄警官提醒,面对网络流言时,广大网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越是惊悚的消息越要沉下心来分析;其次,不随意发布和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以求证方式传播谣言同样属于违法行为;遇到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时,可以关注官方权威消息或向警方求证。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