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假冒保健品泛滥:售假利润超过卖毒品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互联网来了,随之而来的是网购保健品假货肆虐。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以前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主要为老年人,2012年以后21-35岁的中青年购买者已经占总数的77%。“声称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纯天然’降血糖保健品———‘金杞胶囊’和‘玉黄丸’,经过食药部门检测,内含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物质。

    网购保健品?想想,再想想

    互联网来了,随之而来的是网购保健品假货肆虐。2014年年底,湖南郑先生在网上购买了”汉生堂牌资葵元阳胶囊补肾圣品葵力果“,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无保健效果,反而出现口干舌燥、胸闷发慌的感觉。

    郑先生的案例并非孤例。据央视3·15晚会报道,72岁的王大妈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多达30多个品种,总共花费近40万元。但这些没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并没有给她带来健康,反而留下的只有一身的病痛和沉重的债务。

    究竟,假冒保健品怎么来,真的都是网购惹的祸吗?

    【现象】假冒保健品泛滥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保健品。”有的消费者想买丰胸、减肥之类的保健品,去实体店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会选择网络购买,方便、便宜,*重要的是能保护隐私。“广州一名保健品经销商张力(化名告诉南都记者,现在朋友圈做保健品的,大部分是代理,可能卖家自己也并不确定产品的货源和质量是否真的有保证。由于朋友圈有”杀熟“的特点,很多上当受骗的买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找卖家理论或要求退换。尤其是保健品,很多人买回保健品连续吃了半年或一年,无法判断其质量。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湖南郑先生在网上购买了”汉生堂牌资葵元阳胶囊补肾圣品葵力果“5盒,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无保健效果,反而出现口干舌燥、胸闷发慌的感觉。郑先生向该产品标注产地所在的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发现该产品属于伪劣假冒食品。

    类似的,广州市民陈先生在网上买了一瓶叫”鼻螨清“的药膏,网页宣称”治疗酒槽鼻3天见效“,还有”杀菌净螨、褪红止痒“的功效。但用完之后,陈先生的鼻子不但没变漂亮,反而出现过敏反应。

    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以前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主要为老年人,2012年以后21-35岁的中青年购买者已经占总数的77%。尤其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亚健康“人群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因此,不少降压、降糖、降血脂的预防性、非治疗性保健产品销售火爆。其结果是害人不浅。”声称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纯天然’降血糖保健品———‘金杞胶囊’和‘玉黄丸’,经过食药部门检测,内含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物质。糖尿病人因为无法掌握剂量,危害甚烈。“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不法之徒以”免费试用、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名义,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让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

    【诱因】售假利润超过卖毒品

    设置骗局,各种渠道兜售假冒伪劣保健品背后是,暴利!”这些假冒保健品(很多都是胶囊颗粒基本都是小作坊造出来的,每一粒成本也就几分钱到几毛钱左右,然后经过专业公司的手工包装,以每瓶40至60元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继而,经过各层经销商*后卖到顾客手上,每瓶是580元。从几毛钱成本到580元售价,这里头暗藏的利润比贩卖毒品还高!“张力告诉南都记者,这些人为仿制造假,往往找了包装公司,大到瓶子、瓶盖,小到一个小标签、批号,都完整制作。然后,请退休工人当包装工人,徒手包装成品。**就能生产数百瓶假冒保健品。

    ”产品“生产成功之后,就是进入销售渠道。”一般由外省的经销商负责销售。他们的伎俩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以产品体验为诱饵。通过现场讲课、放录像等方式,让他们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再进行销售;二是以讲座或体检为幌子。讲座一般都是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药’;三是以虚假宣传为手段。‘专家’鼓吹其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包治百病。“上述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为了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分子还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等实际不存在的组织名义推荐、销售的产品。他们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实际上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相关功能的保健食品。他们还利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断章取义,称保健食品中某种原料所具有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消费。

    *令人担忧的问题还在于保健食品的网络销售处于监管真空地带。据了解,目前我国虽已经有《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但基本不能对网络销售保健食品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你五大防骗术

    1.药到病除

    根治、药到病除、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这些字眼是不是听上去很熟悉?实际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能声称治疗功效。

    2.实为促销的健康讲座

    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3.洗脑的免费活动

    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让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虚构的权威证明

    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做说明。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

    5.冒牌专家搞义诊

    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诱骗老年人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教你五大选购招

    认准标志

    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小蓝帽,印在产品外包装盒的左上角,小蓝帽下方标注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激光防伪”C IQ“标志,”C 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

    看验证证书

    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经销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前者由国家质检总局签发,后者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两证书上分别注明了进口保健食品产品名称、生产国、生产批号等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保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看标签说明书

    一是看标签说明书有无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而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二是看产品是否标明原产国家或地区、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三是看是否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食品标准要求。

    查看是否过期

    2005年7月1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其批准证书均未载明有效期,仍然有效;而此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已过期却仍在使用的则为假冒过期产品。

    上网查询

    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保健食品查询系统查询,所有保健食品不论批准文号是卫进食健字还是国食健字J,均可查到。查看产品说明书、标签内容、包装标识等是否与批准证书的内容相一致。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