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光明乳业一年内五次被监管者点名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复原乳事件、原味风味酸牛奶问题、价格垄断事件……2016年 光明 乳业负面事件频出,一年遭遇国家 监管部门五次点名;业内人士认为,光明乳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在生产、销售等各个流程中加强内部管控,进行规范,杜绝类似问题的频发
 
    2016年的*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以一则子公司涉垄断被罚的消息作为年终告别。
 
    “近日,本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鲜物流’收到上海市物价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第2520160030号。”光明乳业在发布的公告中称,“上海市物价局认定,领鲜物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反价格垄断规定的相关规定,达成并实施‘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低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
 
    为此,上海市物价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责令领鲜物流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对领鲜物流处罚款1977777.49元。
 
    “针对上述行政处罚事项,领鲜物流已经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完成整改。上述行政处罚事项未对本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在公告中,光明乳业表态,“本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下属子公司管理,并要求各子公司引以为戒,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运作。”
 
    1月6日,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意欲了解领鲜物流涉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及详细整改措施,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频被监管部门点名
 
    实际上,这已不是光明乳业2016年**次被监管部门点名。
 
    去年5月11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关于11批次食品不合格的通告中,光明乳业涉及其中。
 
    涉事的产品是光明乳业下属子公司光明乳业(泾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泾阳公司生产的原味风味酸牛奶。
 
    国家食药监局称,在陕西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南关正街分公司销售的标称光明乳业泾阳公司生产的原味风味酸牛奶大肠菌群5次检测结果分别为43CFU/g、32CFU/g、13CFU/g、3CFU/g、<1 CFU/g,不符合标准规定的5次检测结果均小于5 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均小于1 CFU/g的要求。
 
    “国家食药监局公告的只是永辉超市抽到的产品存在问题。我们在**时间进行了自查,把涉及到的批次产品也拿去进行了复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随后我们送检其他批次的产品,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对于原味风味酸牛奶产品安全事件,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相关人士此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曾解释,“这不是一个批次产品出现了问题,而是送到永辉超市过程中或在永辉超市保存过程中,冷链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然而,13天后,陕西省食药监局发布的乳制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报告却反映出另外一个情况。
 
    陕西省食药监局在报告中称,检查发现光明乳业泾阳公司在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生产记录、库房管理、检验检测、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15项问题。
 
    2016年5月,光明乳业又因为复原乳问题被点名。
 
    当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湖北食药监局陆续发布了涉及统一食品、光明乳业、蒙牛等企业关于复原乳标签标识检查情况的通报。
 
    其中,光明乳业武汉公司因为生产的160克红枣发酵乳复原乳产品被发现标注不醒目而被湖北食药监局“点名”责令整改。
 
    2016年12月2日,国家食药监局在发布的关于复原乳标签标识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再次针对光明乳业武汉公司产品标注不醒目一事进行点名。
 
    至此,一年时间内,根据公开信息,从陕西省到湖北省,再从湖北省到上海大本营,光明乳业一年5次遭遇监管部门的通报,各地分公司在食品安全管理、复原乳标签标识、违规涉及垄断等方面受到拷问,相继被要求整改。
 
    “在整个食品企业中,乳品企业对于生产的工艺、标准的要求相比于其他企业本来就是较高的,它也是*敏感的。虽然不能要求一个企业****保证不出现生产疏漏,但是光明乳业在2016年中负面事件如此频发却是值得反思的。”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营收仅为伊利的三分之一
 
    行业竞争中,不进则退。伴随着2016年负面事件的频出,光明乳业在行业中的业绩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目前,光明乳业2016年财报尚未公布。或许我们能从光明乳业前三季度的表现中看出一些端倪。
 
    光明乳业财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154.66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增长69.45%。
 
    看似不错的业绩背后,其实则不然。
 
    原因是光明乳业2015年业绩较2014年业绩下滑了一大截。
 
    光明乳业财报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2.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为153.15亿元增长3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4亿元,较上年同期(4.06亿元下滑47.3%。
 
    但是光明乳业称,在2015年因涉及到关联公司的合并造成了财务数据上的调整。在2016年发布的财报中,光明乳业201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未含合并影响调整为151.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亿元,并以此作为与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对比的数据。
 
    这意味着,如果以2014年的业绩作为对比,光明乳业这两年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可是,与光明乳业同列为乳业三巨头的伊利、蒙牛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从2015年年度财务数据看,伊利营业收入598.63亿元,同比增长1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32亿元,同比增长11.76%。蒙牛营业收入490亿元,同比微降2%;净利润为23.67亿元,同比微升0.7%。光明乳业则实现营业收入193.93亿元,同比下滑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亿元,同比下滑26.66%。
 
    从2016年半季度财务数据看,伊利营业收入299.25亿元,同比增长0.23%;蒙牛营业收入272.57亿元,同比增长6.6%;光明乳业则实现营业收入102.69亿元,同比增长0.42%。
 
    从2016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伊利营业收入459.22亿元,同比增长0.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亿元,同比增长20.69%。
 
    至此,如果以蒙牛作为对比,无论从财报各阶段,光明乳业在营收上尚不及蒙牛一半;如果以伊利作为对比,从财报各阶段,光明乳业在营收上仅为伊利三分之一,而在净利润上,更是不及伊利十分之一。
 
    内部管理不足
 
    负面事件的频出,行业中面临掉队,是什么原因致使光明乳业如此?
 
    “究其缘由,还是要追溯到光明乳业对子公司的考核制度上,光明乳业对子公司的考核历来侧重于短期的财务指标考核,缺少对于像‘品牌形象’这样代表公司长期利益的有效考核机制。”谈到光明乳业负面事件频出,中研普华研究员叶奋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叶奋看来,光明乳业子公司为追求短期财务利益的*大化,希望能快速提高产量,但是产量提升却未能实现与市场开发的同步,更无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朱丹蓬则认为,光明乳业这样高频率的出现负面事件应该追因到体制问题和管理问题。“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问题,涉及到生产、监控、检测等方方面面,也并不是光明乳业某一个人的问题。我认为,光明乳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在生产、销售等各个流程中加强内部管控,进行规范,杜绝类似问题的频发。”
 
    “品牌会受到影响,市场份额会有所波动。”中研普华研究员池建雄此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谈道,“企业**应该树立法制意识,食品的生产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条例进行,禁止不合规的生产;更新生产设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产品生产,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
 
    “光明乳业在乳业三巨头中掉队的原因有三,即品牌年轻化、产品、渠道。”朱丹蓬说,“之所以做不好这三个方面,也与体制有关。”
 
    在朱丹蓬看来,光明乳业**是品牌不够年轻化。“光明乳业总裁朱航明上台后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做品牌年轻化,包括跟五月天的签约以及冠名的一些节目。此外,光明乳业的产品也存在硬伤,就是它的奶粉和液态奶做不上去。我们反观伊利、蒙牛,他们的液态奶、奶粉占比都很高。光明乳业之所以跟伊利、蒙牛差距很大,*主要就是差在液态奶和奶粉。”
 
    “第三就是渠道问题。光明乳业常温液态奶的弱势就决定了光明乳业渠道广度和深度的致命伤。在三四线市场及农村市场,光明乳业的‘单品’肯定不敌伊利、蒙牛的‘群狼’产品组合。”朱丹蓬说。
 
    “光明乳业虽然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比较看好光明乳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它是整个中国乳业单品消费*高的企业,它也是华南、华东市场的老大。它的品牌也在尝试年轻化,今年也推出了两三款新品。”朱丹蓬说,“虽然光明乳业在行业中目前已不及伊利、蒙牛,但跟自己比,2016年应该已经有所增长。”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