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镉米”调查记 隐秘的“土壤修复试验”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河南人老袁3年前来到宜兴丁蜀镇的双桥村,在太湖边的104国道西侧承包了11亩地。

    去年,江苏省地质调查院(下称"江苏省地调院"来了几位研究员,要租用老袁的地用作土壤修复试验。因为老袁已经种了草莓,于是便在紧挨着自己的田块边介绍了当地农民的地。

    江苏省地调院从南京来此的目的,是一场小麦和水稻的种植试验,通过在土里施用特殊的凹凸棒石黏土,用物理手段降低土壤重金属向农作物的迁移。

    5月底6月初,江苏省地调院刚刚在这块租来的地块上收割了麦子,从去年至今,完成了一季稻一季麦的试验。

    今年4月上旬,江苏省地调院发布通稿称,在一项国土资源部资助的公益性科研专项中,发现从2004年以来,苏锡常地区部分土壤的镉、汞等重金属污染范围在逐步扩展,并有连点成面的趋势。

    通稿亦匿名对"太湖边上一乡镇企业聚集地"举例,称由于多家企业将排污口对准厂外河道,导致一条河中的河泥镉含量超过1500毫克/千克,而该河灌溉的稻田中土壤镉含量平均为2.5毫克/千克,该地稻米镉含量一般大于0.5毫克/千克。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大米的镉含量不得高于0.2毫克/千克,国际通行标准则是不得高于0.4毫克/千克。大于0.5毫克/千克的稻米镉含量无疑同时超过了国内与国际标准。

    "该河流附近出现了上百亩镉米产地。"通稿称。太湖流域的"镉米"事件自此引起关注。

    作为陶瓷、琉璃瓦等产业集聚之地,宜兴是江苏省地调院上述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样本,《**财经日报》记者深入调查之后发现,交织于此产业背景下的"镉米",至今仍未在科学研究和执法监督之间形成统一标准。

    隐秘的"土壤修复试验"

    江苏省地调院的这份通稿还指出,"苏锡常地区自2005年至2011年6年间,其地表土壤有37.5%的样点镉含量处于增长状态,一般增幅为平均每年0.03毫克/千克,*大达到平均每年0.2毫克/千克。"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性土壤中镉的环境质量标准值为0.30毫克/千克,因此,上述增幅本身便让人惊讶。

    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晓蓉看来,以上数据"还不算*严重".王晓蓉同样参与了这项课题,她说,在长江流域一些难以监管的小河道上,当地乡镇企业不良排污,不知情的农民就近取水灌溉,"污染肯定是会有的".

    王晓蓉的团队担任了上述项目的后期修复试验研究,在江苏省地调院对全省的网格化布点监测的基础上,再截取重金属污染典型的区域进行反复监测。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是一件新鲜事,江苏省也**不是**例。2000年,农业部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发现,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5月下旬,江苏省地调院向本报记者证实,当时前来追踪的媒体络绎不绝,但是"此项目仍在进行中,还未通过国土资源部的审核和检验",所以未接受采访。

    宜兴,这个坐落在太湖之滨的县级市,以紫砂壶和陶艺远近闻名,外人所不知的是,它在2003年便进入了该研究机构的视野。

    当年,江苏省地调院承担了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起的"江苏省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下称"江苏省地球化学调查",首次对全省土壤圈有关介质的元素含量分布现状及其分散富集、迁移演化等规律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建立了江苏省土壤52个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发现以前所报道的江苏土壤镉、汞、硒等元素背景含量明显偏高".

    一位知情的课题组成员告诉本报记者,当时的目的只是对江苏省土地资源和生态化学建立一个客观的样本库。其中一项积*的成果,是发现了宜兴当地的富硒茶叶。

    2003年的这次调查,"在镇一级特选了无锡的阳山镇和宜兴的丁蜀镇。"上述知情者称,由于江苏全省已知的土壤重金属异常区是比较多的,所以选了一些不同原因造成的典型地区,其中包括了"天生原始、沉积率高的"和人为活动所致的。

    2007年,江苏省地调院再次对宜兴展开土壤质量评价,宜兴的土壤污染正式进入了江苏省地调院的长期监测视野。

    宜兴的土壤污染在早几年便已频繁见诸报端,个中原因与当时当地的特殊产业结构不无关系。在宜兴,东北有以化工立镇的周铁镇,南有陶瓷、琉璃瓦、锂电池厂遍布的丁蜀镇。

    当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中心研究员林玉锁曾对媒体解释,陶瓷污染主要体现在油污染、粉尘污染、废料废渣污染、运输污染等等。而这些污染*终都将作用于土壤,尤其是废水、废料、废渣。

    双桥村村组长季洪发的家中去年迎来了两位江苏省地调院的研究员,他们委托老季在村里租来的那片地上种植一季稻一季麦,并交给他多袋名叫凹凸棒石的黏土,让他在下种后铺洒在土上。

    老季并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他只是签了协议,拿了工钱,遵照对方的指示播种、洒土、收割。

    "在长棵子的时候,他们就连根带土拔了去,(去年9月收稻后又拿了10斤去,再在土里刨了二公尺深的土,很多层的土都要带回去。"老季说。

    这两位研究员还在他家的天台上安了个"白色的瓷锅",用来收降尘和雨水,这个锅放在老季平时鲜至的角落,他只是被告知"不要看也不要碰".

    很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师生也来了,他们在江苏地调院的地块边再租了十来个平方,也跟老季签了用工协议。

    5月中下旬,老季家门前这片整齐的麦子即将成熟,江苏地调院和南大环境学院的两块地在其间比邻而居,粗看与周围麦田并无区别。

    在其中一块不起眼的五分大小的地上,还依稀可见被雨水冲刷的白色凹凸棒石的痕迹,这就是江苏省地调院的修复试验场。在江苏省地调院4月发布的通稿中,曾匿名提到一块"添加了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耕地","其稻米镉含量小于0.85毫克/千克,而未加黏土的稻米镉含量大于1.05毫克/千克".

    南大环境学院的地里,则分区施了十来种特殊化肥,一块块写了名称的标牌插在土里。该院教授王晓蓉说,这是在用不同的钝化剂改变植物的化学形态,将重金属"固化","这是一个土壤修复试验,我们正在研究哪种固化剂*有效。"

    南大环境学院在丁蜀镇上择地并非巧合,本报记者看到该院师生所做的一份对丁蜀镇的土壤监测数据表,50来个样本监测点中,有超过80%样点的土壤含镉量超过了0.3毫克/千克。这个数字正是PH值7以下的土壤安全生产的含镉上限。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高,通常又与其地块上生长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该院一位研究生在镇上一处陶瓷厂聚集的路边"连土带根"拔了一株稻子,在学校实验室里测出土壤含镉量达18.3毫克/千克,与此对应的稻米含镉量在0.52毫克/千克。

    "但是很难就此说明那块地方就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有可能是工厂排放的粉尘恰好飘落在某些农作物处。"王晓蓉解释,确认污染范围还有待于持续的观察。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