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食品违法添加调查:检测未知新物质添加剂成难题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6月19日播出《破解食品安全困局》,以下为节目实录: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您收看《每周质量报告》。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媒体和公众*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指出在食品生产经营当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并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随即,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展开了一场针对食品违法添加的整治风暴,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整治是否已经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解决了食品违法添加的问题是否就能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食品安全困局呢?我们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正文】

      记者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进行的调查显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接受采访的数十位消费者中,超过90%的人都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心,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状况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超市里销售的食品,几乎所有的食品标签上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以这种饮料为例,标明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就有近十种,而这种方便面的标签上明示的食品添加剂就多达20多种。

      专家指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完全转嫁到食品添加剂身上是不科学的。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好多报道是跟添加剂有关的,所谓的食品添加剂有关的,这里头至少有一半,实际上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一些非法添加,比如说像三聚氰氨,像苏丹红等等这一类的。它本身不是属于食品添加剂。造成了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的这个误解,让老百姓感觉到食品添加剂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源,所以食品添加剂呢,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被妖魔化了,一谈起食品添加剂,大家都觉得它一定不好。

      【正文】

      专家告诉我们,我国现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20多个种类,超过2000个品种。

      【同期】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

      添加剂的话,大概有(不到2400种,但是这里面特别要强调一点,这里面绝大多数是香料物质,香料占了1800多种,实际上我们所谓的主体添加剂,使用的大概在300多种。

      【正文】

      专家告诉我们,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食品添加剂在标准范围内合理使用,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

      其实食品添加剂有的时候会使食品更安全,不光满足口味,口感或者是颜色,比如说色素,(为了好看,香精,(为了好吃。但是像防腐剂,它会使食品更安全。如果不用它,那可能食品就容易变坏。那么有细菌,产生毒素你吃了更会有问题。还有像抗氧化剂,那么可以保持油脂不被氧化,而如果你要不用,氧化的产物有的是致癌物,那毒性会更大。

      【正文】

      现在大量食品中都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即使在每种食品当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是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但是人们每天都会食用不同种类的食品,因此会出现不同种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相互叠加的问题,这样的叠加会否导致人们摄入的食品添加剂总量超出安全的限值,也是一个让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我们每天的进食的量是有限的,比如说你吃几斤东西,这个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设计添加剂的时候,它的限量标准就是按照你可摄取的*大量来设计的,你可以吃一个单一的品种,但是你如果把这个单一的品种吃到**,你是安全的,你就吃不了别的东西了,就是这样的。你如果吃得很复杂,但是呢,它的总量上是超不了的。

      【正文】

      在食品添加剂的衡量标准中,除了专家一再强调的也是消费者格外关注的安全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必要性。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

      有很多东西是安全的。但是呢,我们通过工艺的发展,我们可以不用了,那个时候也就是说失去了必要性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会被砍掉,或者被淘汰掉,不用了。你比如说我们刚刚卫生部取缔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其实是很安全的,也没有什么毒性、安全问题。但是因为现在有些生产技术可以做到我不用过氧化苯甲酰也能白,所以国家就把它取缔了。

      【正文】

      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的一种一直在面粉加工中使用,曾经是标准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但是一直以来就有专家认为这种添加剂没有在面粉中使用的必要,因此要求禁止使用这种增白剂。经过了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等多部门的调研之后,认为我国面粉加工业已经没有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因此,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出公告,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过程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

      此外,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以期通过标准的完善更好地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同期】卫生部副部长尹力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16大类食品中,23类2314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

      【演播室】

      按照专家的说法,只要食品添加剂是在国家标准限定范围之内合理使用的,就应该是安全的,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而追根溯源为数不少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因为在食品生产等环节当中出现了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终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的,那么,食品违法添加为什么屡禁不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正文】

      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甚至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非食用物质的行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利益驱使。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

      **个就是食品本身原料有缺陷,比如说原料陈旧,他可能会多用点香精,掩盖略微有一些变味的现象,或者是变颜色,他用一些色素来掩盖它。还有一种是掩盖什么呢?这种管理,或者这种机械的这种缺陷,就是说我应该达到多少度能杀菌,能够满足它的保质期的需要,达不到,这时候他就会多用添加剂。然后有时候食品添加剂可能还贵,他为了要降低成本,他用非法添加物,这是第二种情况。第三种情况,就是他为了使食品多用以后,更吸引消费者,比方说风味更好,颜色更好看等等。

      【正文】

      正是因为有了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部分食品生产者不顾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约束和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不仅如此,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非食用添加物,要想通过检测寻找它们的踪迹,更是一个难题。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化合物,从理论上来讲是浩若烟海,是数不清楚的,所以说一种新的物质,当不告诉你的时候,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的确是非常难的。要检测一个完全未知的一个未知产物是非常困难的。

      【正文】

      因此专家建议,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尤其是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物的监管,关口一定要前移,把好准入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

      这个生产厂家你要摸清楚它,假如说这个厂家呢,生产的东西仅仅用于造假,那就取缔它。但是呢,人家可能这个产品不是让你食品用的,是工业上人家大量运用的,这个时候你就限制它的销售,也就是它只能卖给工业上用的这一部分用户,你不能卖给食品厂家。

      【正文】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考验。就在上个月,德国出现了大规模大肠杆菌疫情,此次疫情造成数千人感染,超过30人死亡,经过排查德国官方初步认定这次疫情的元凶可能是食用豆芽;目前仍在发展中的台湾塑化剂风波,也是一起典型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事件,台湾地区发现一家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在一种名为"起云剂"的添加剂中,违规添加了塑化剂,并造成千余种产品受到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都是难以回避的严峻课题,因此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像美国虽然是很多部门在监管,但是呢是按照品种分类管理,也就是把食品分成若干大类,那么由某一个部门,把它划分你这个部门管某几类,另外一个部门又管另外几类,是这样在管。你比如说,在美国进口的食品,这一类的食品,完全由美国的FDA管,不管是进口的什么食品,只要是从国外进口的,那都由美国的FDA管。那么这个农产品、肉制品等等这一类的,由美国的农业部在管,一管到底。不这个肉制品是在田间,还是在餐桌,就是说不管是在养殖的环节,还是在餐桌这个环节,都是由一家在管。

      【正文】

      除了美国之外,日本、法国也采用的是多部门共同管理的模式。同时,德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是由一个部门负责整个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多部门分段管理的监管模式,专家指出,不同的监管模式各有优缺点,重要的还是要看*终的监管效果。与此同时,专家还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于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从提供食品的原料的、农业的种养殖业,我们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户,2.5亿个小农户,你怎样把你的监管视野纳入到覆盖到这2.5亿个小农户。另外我们的加工,我们加工刚才说了,这个接近45万家,有章有照的,80%以上的是10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

      【正文】

      针对这样的现状,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同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

      还需要逐步地提高准入门槛。解决我们小、乱、差,基础保障条件差的这样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几十万家食品生产企业,我们现在能够有条件拿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十几万家。比如说食品生产企业12万家,添加剂生产企业2000多家,食品相关产品,也就是加工产品一万多家,比起我们这个大量的,几十万家食品生产企业来讲,这个数字还是不是很大,而且这个准入的条件还会再提高,还会再严格。

      【正文】

      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4月开始的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同期】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

      近两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期间,全国工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40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908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77.3万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6.1万户次;查办违法案件,14.89万件。

      【正文】

      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就在本周,南京市相关部门通报,"瘦肉精事件"的10名相关责任人已经被检查机关分别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批准逮捕。同样是"瘦肉精事件",河南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已经控制了涉案人员96人,其中逮捕49人,刑拘17人。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要想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非法违规添加的问题,关键在于各级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如何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同期】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

      凡是非法添加都属于犯罪,都要予以刑事追究和经济制裁,那么对于这些地下的黑窝点,以及他们的这些主要的经销人员和集中大量使用非法添加剂物的人员,要坚决依法予以从重从快打击,一定要让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演播室】

      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专家还指出,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人要加强自律,生产和经营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作为监管者,要切实负起监管的职责,保证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监管的效力,为保障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而作为我们消费者也有必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保持理性的判断和科学的认识。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净化我们的餐桌,保障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