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内忧外患粮食安全考验中国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粮食市场的争夺。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然而,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我们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资粮商的坚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关部门真正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2008年,一场“无声的海啸”蔓延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粮食价格飞涨,供应紧张,部分国家深陷粮食危机。在全球告别低粮价的时代,粮食在中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这份纲要肯定了我国近年来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一些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上述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连续5年增产连续8年供不应求

    2008年12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透露,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达10570亿斤,同比增长5.4%,实现近40年来**次连续5年增产。同时,粮食亩产达到660斤,比历史*高的2007年增加26.8斤,增长4.2%.

    回顾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稻谷、小麦*低收购价,三次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规模,三次下达粮棉油糖临时收储计划……支持粮食生产的力度之大、信号之强烈,****。正是源于这种支持,在经历年初的低温冰冻、5.12四川大地震,洪涝、干旱、强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以及世界粮价飙升、金融危机蔓延等不利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我国实现连续五年丰收,结束了多年来粮食“两丰一平一减”年度周期性波动的历史。

    “尽管我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脆弱,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孙政才表示。

    据《财经》报道,由于总产提高有限,人均消费却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8年出现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的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则在全国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上强调,鉴于未来的人口增长以及人均消费增长趋势,中国粮食总产必须保持年均1%的增幅,才能满足需要。他指出,实际上,一直到200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才回到1998年的水平线上。这种长达10年的波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没有过的,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收益低农民种粮积*性缺失

    “耕地和水资源的缺失是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部长徐小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耕地是发展农业*关键的生产要素,是决定粮食供给的基础。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国务院提出的至2020年18亿亩耕地的保有量底线能否被保住,着实让人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目前由于房地产及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大量占用土地,导致农业用地越来越紧张,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未耕先占,耕地资源趋紧。”

    李振声介绍,2003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一度下滑到14.91亿亩;随着税费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008年,虽然播种面积回升到了15.9亿亩,但仍然远低于1998年17亿亩的播种面积。

    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很大,而目前我国却严重缺水,再加上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度使用以及水污染等问题造成的水资源紧缺,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除了资源方面的限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民种粮积*性的缺失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因。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普遍上涨,这势必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农民的收益低,种粮积*性自然受到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则认为,2009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呈持续低迷徘徊趋势,由此将进一步降低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务农收入,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性,对2009年保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不利。

    跨国资本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除了内忧外,外在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2008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跨国大粮商开始悄悄地进军粮食流通与加工领域、跨国大粮商如果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机制造成*大的影响。

    实际上,去年上半年关于外资企业力图通过渗透中国农业控制粮食领域的消息、预警以及议论已经不少。高盛养猪、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入股参股中国肉类企业控制中国饲料进而控制中国粮食的意图非常明显;一些外资企业通过收购粮食企业,控制中国粮食流通的意向非常明确。但是,这些议论只是停留在专家的担心、百姓的忧虑以及媒体的提醒上。

    2008年8月,市场传出“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消息。同时,路易达孚也在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对此,作为直接与进出口贸易打交道的、在观察外资企业动向上具有权威性的海关总署终于在去年11月份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必须引起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李国祥认为,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的大举进入。”目前,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占据我国小包装食用油60%至70%的市场份额,呈垄断地位。近几年在粮食主产区建立、收购大型面粉、大米加工企业和大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基地,并通过食用油的渠道销售面粉及大米,进一步进入粮食消费市场。

    如果外资粮商再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到土地耕作,会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供需安全,如果从源头输入转基因还会威胁到粮食的食用安全。

    此外,由于我国粮食作物品种的结构不均衡,要用进口的方式来弥补需要,比如大豆、植物油等。“目前我国过度依赖对植物油的进口,将使国内植物油市场的发展完全操控在外资手中,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徐小青说。

    跨国大粮商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建立起的一系列品牌优势,操控我国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带来强大的杀伤力。然而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热衷于招商引资,其优惠政策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致使跨国大粮商发展迅猛。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粮食安全形势,业内对《粮食法》立法的呼声渐高,同时提议对国际投机炒作资本提高辨别能力,稳定国内粮食安全。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