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谁来清理农村“销废市场”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堪忧的农村“销废”现实

  2007年4月24日,宣州区孙埠工商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位姓陈的村民在孙埠镇玉粒村自家房中用工业氢氧化钠无证生产皮蛋。工业氢氧化钠是一种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打浆等工业中,对人体有害。工商执法人员不敢怠慢,立即赶赴现场检查,发现陈某正在使用工业氢氧化钠调制浸泡溶液,并查获73袋1.8吨工业氢氧化钠。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查处了三起无证无照生产销售皮蛋、咸鸭蛋和糖稀的案件,在流通环节维护了消费市场安全。”7月10日上午,孙埠工商所所长张玲告诉记者,“这些无证生产加工的皮蛋、咸鸭蛋等产品面向农村,一旦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与监管辖区内无证食品加工经营户相比,外地流入的假冒伪劣产品则更加防不胜防。据宣州区工商局副局长张学彬介绍,仅在今年上半年的“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年”活动中,他们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起,案值18万元,其中没收并销毁“三无”儿童小食品610公斤、未经检疫白肉350公斤、假冒“海神”料酒471瓶。在农资市场检查中,抽检11组螃蟹饲料,不合格4组;抽检复合肥、磷肥18组,不合格7组。

  农村市场为何假货多?“监管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张学彬说。当前消费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商务、农业、卫生、工商、质监和食监等多个部门,除了工商在基层农村设有站所,其他部门囿于人员和经费,基层执法大多处于“真空”状态。同时,农村市场广阔,经营户分布广、散、偏,流动性强,很难一一监管到位。

 

  农民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相对比较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广大农民在购物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但是受消费能力制约,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分农民的消费选择。“一个便宜三个爱”一些农民和农村“代销店”店主缺乏辨识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认为“反正吃不死人”便听之任之。即使吃出问题也不会想到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农民甚至都不知道是吃了过期或不健康的食品。

  一个基层工商所的积*应对

  如何在流通环节遏制农村假冒伪劣商品蔓延势头,成为基层工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孙埠工商所辖区内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基层工商所为维护农村消费市场秩序作出的艰辛努力。“几年来,我们坚持‘关口前移’和‘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监管思路,让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流通领域无处容身。”孙埠工商所所长张玲说。

  “关口前移”就是要确保将不合格的食品在未售出前及时清除,为此他们采取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模式。针对辖区内农资、食品经营加工户点多面广的特点,他们将分片管理、日常巡查和分类监管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街道**一巡查,村组三天一巡查。按照经营户信用状况实施分等级管理,组织评选示范店,并**在全区做到对农村经营户的信息化监管,基本实现现场办公。

  在孙埠中学对面的“孙中超市”,老板周小兵拿出商品进销货台账,所有商品渠道来源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他们还和工商所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承诺保证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来路不明食品;保证完善进货查验制度、索票索证制度;保证做好重点食品进销货台账。在工商部门日常巡查之外,经营户还实施了自查,一旦发现过期食品,一律下架退市。“我们要保证商品来路正、去向明,出了问题能召回。”

  农村特殊的消费环境决定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为此,孙埠工商所在辖区2个乡镇9个村共设立了14个“12315”消费者投诉网点,聘请村干部为联络员。工商所对他们进行食品质量知识培训,并请他们对流通领域是否有经销假冒伪劣产品、是否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进行监督。

  在向阳镇河北村,32岁的村主任王健兼任“12315”投诉网点负责人,每年处理大大小小的消费投诉10多件。“出现投诉问题,我们先进行协调,然后上报工商或司法部门*终处理解决。”今年上半年,村里几位农民购买了假农药,导致10多亩秧苗枯死。当天王健就找到经营户和工商部门进行协调,*终得到圆满解决。由于工作出色,王健荣获2006年度省“护农维权先进个人”称号。

  在孙埠社区投诉网点采访时,社区书记戴尚俊说,以前投诉农资问题的比较多,这几年衣食日杂的问题多了起来。3月份,一居民在街道一家超市买了一袋奶粉,拆开小袋发现奶粉有过期的迹象,找到超市要求退换。超市以没有证据为由不予退换。后来,戴书记前往该超市,在奶粉的大包装袋上发现生产日期,证明奶粉过期已达一个月。经营户二话没说,当场予以退换,并把发现的过期奶粉全部下架。

  投诉网点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成为农民的“消费警示灯”和“维权监督哨”,使得市场监管触角延伸到农民家门口。记者了解到,今年他们还结合工商总局“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大力推动“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市场、进集镇、进商家,逐步设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消费维权站,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农村消费市场监管机制

  消费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通过工商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打造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农村安全消费环境,宣城市各地各部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今年我们围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农村主要是推行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宴席’备案管理制度。”宣城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宣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江龙球介绍,“农村宴席”作为一项传统习俗事关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原料质量难以保障,一些“三无”食品或过期劣质食品趁虚而入,储存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厨师未经专业培训和健康体检,加之就餐人员复杂等等,很容易酿成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2006年9月,郎溪县在全省**“试水”“农村宴席”申报备案制和卫生监控制,实行申请报告、登记备案、现场检查和应急问责“四个到位”,要求50人以上的“农村宴席”主办者,应在承办宴席前2天向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和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提出备案申请,将主办者的姓名、事由、办宴时间、地点、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菜品清单及厨师、帮工的健康状况等及时登记备案,经现场检查和指导,合格后方可允许开办。申报备案制实行以来,该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中毒事件。据了解,此项制度今年已在宣城市全面推广。

  针对农村流通市场网络不健全,传统农家“夫妻店”、“代销店”商品质量无法保障的状况,宣城市商务部门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着力建设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7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宣州区孙埠镇街道“天天乐”连锁超市,只见店堂明亮整洁,自选商品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各种名优商品,超市墙上还醒目地张贴着举报投诉电话和承诺制度。据店主陈玉平介绍,该店是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营业两年多,由于商品品质和信誉有保证,得到了周边农民的欢迎。

  “我们在宣州区乡镇开办连锁店已有26家,不少地方还延伸到村一级。”宣城市天天乐超市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青海说。“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乡村级‘农家店’100家,并建成一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配送。”

  宣州区商务局商业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田小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区一批实力强、信誉有保证的企业参与建设和改造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3个、农资农家店33个,覆盖全区19个乡镇,覆盖率达****,覆盖3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20.8%。今年1-6月份,又有54个乡、村级农家店被列入改造计划。

  此外,为监管农村“销废市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该市农业部门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了农药残留监测点;质监部门加强农村食品小作坊的许可证管理;卫生部门则以农村集贸市场和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了食品卫生安全执法检查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消费市场关系到千万农民的衣食住行和生产发展,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当前农村消费安全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这种分段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条块分割、沟通不畅等弊端。因此,不少部门呼吁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建立完善的合作监管机制。记者了解到,宣城市在2007年度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通过联合执法、齐抓共管,共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