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四季度大宗商品市场趋势中性偏多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15 来源:互联网

      由上海证券报近期对16家期货公司研发部门负责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三季度偏悲观的看法相比,受访机构对四季度大宗商品市场的看法中性偏多,超半数机构认为四季度经济形势将“走平”。
     在投资策略方面,能源化工类商品独领风骚,成为四季度受访机构*为看多的品种,粮食类商品种类紧随其后。此外,贵金属、有色金属继续成为机构*为看空的商品种类,其中有11家机构看空黄金,9家机构看空白银。
     在商品配置组合中,受访机构推荐配置农产品(8.59, -0.15, -1.72%)多头和贵金属空头头寸,在强势和弱势品种中选择对冲持仓。
     宏观经济预期继续回暖
     1、从偏空到中性偏多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对于今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机构对四季度宏观经济的信心有所恢复。在16家机构中,有10家机构认为经济形势将“走平”, 占比达63%;有4家机构认为将“走好”,占比达25%;仅有2家认为将“走弱”,占比达13%。 此前,受访机构对三季度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普遍中性偏空。在三季度调查问卷中,56%的机构认为经济将“走平”,另有38%的机构认为经济形势将“走 弱”。
     受访机构对四季度的宏观政策看法呈现“中性偏多”特征。其中,有12家机构对四季度宏观政策状况的判断是“保持原状”,占比达69%;有四家机构对四季度 宏观政策状况的判断是“更为积*”,占比为25%;仅1家机构认为“更为偏紧”,占比6%。相比之下,在三季度问卷调查中,63%的机构对宏观政策状况的 判断是“保持原状”,25%的机构认为“更为偏紧”,另13%的机构认为“更为积*”。
     2、流动性维持平衡
     受访机构对四季度流动性状况判断也较三季度有所改善。在三季度调查中显示,56%的机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为“基本不变”,38%的机构判断“偏向收 紧”,6%的机构判断“偏向充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1家机构认为市场流动性基本维持“不变”,占比达69%;有3家机构认为“偏向收紧”,占比 19%;有2家机构认为“偏向充裕”,占比13%。
     一些受访机构表示,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持续“锁短放长”的策略,维持资金紧平衡,货币市场保持平稳。机构预计在宏观保增长的大环境下,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偏乐观,资金流动性略有改善。
     3、物价稳步回升
     三季度物价水平呈现回升态势。9月CPI指数同比上涨3.1%,通胀水平处于温和上涨的通道。受访的16家机构中,有12家机构认为CPI将“平稳回 升”,占比达75%;有2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国内CPI指数“基本不变”,占比13%;有1家机构认为四季度CPI指数“平稳不变”。
     在三季度的调查问卷中,超过五成机构认为PPI指数将“平稳回落”,四季度调查结果与三季度相比有明显变化,大多机构看涨四季度PPI指数。从调查结果来 看,有12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国内PPI指数将“平稳回升”,占比75%;有3家机构认为PPI指数在四季度“基本不变”,仅有1家机构认为PPI指数将 “平稳回落”。
     市场关注基本面因素
     1、大宗商品景气度上升
     在进行二季度问卷调查时,机构对大宗商品景气状况判断中,56%的机构认为“一般”,38%的机构认为“较差”。三季度机构对大宗商品景气度预测更为悲 观,半成机构认为三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较差”,近一半机构认为景气状况“一般”。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机构对四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的预测较二、三季度均 有所乐观,有11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一般”,占比达75%;有3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较差”,占比19%;1家机构认为四季度 大宗商品景气状况“较好”。受访机构认为,受宏观经济预期回暖的判断,四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将有所回升。
     2、QE预期变动仍是焦点
     联储在9月19日宣布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不变。调查结果显示,QE预期变动仍是四季度市场的关注焦点。有10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对商品市场波动 影响*大的因素仍是“QE变化预期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占比达63%;有2家机构认为对商品市场波动影响*大的因素为“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回暖”;有 2家机构认为对商品市场波动影响*大的因素为“商品基本面”,各占13%。
     机构认为,尽管美联储在9月末意外未缩减QE,但美联储将在年内放缓QE是大概率事件,10月和12月均有可能采取行动,伴随着QE退出的逐步发展,美元 指数有望上涨。不过是否放缓取决于经济数据和宏观形势,美国的经济数据的走好无疑印证了美国经济筑底复苏的迹象,导致未来美元资产依然是处在一个强周期的 过程之中,美国经济增长整体而言利好美元走势。
     在三季度调查中显示,69%的机构对美元指数的预期为“上涨”,19%的机构认为将“下跌”,13%的机构预期将“横盘”。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机构对美 元走势的判断偏乐观,75%的机构观点偏向四季度美元指数“上涨”;3家机构观点偏向“横盘”,占比19%;仅1家机构预计四季度美元指数“下跌”。
     3、政策红利可期但提振作用有限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份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改革预期继续升温。有7家机构认为受此政策红利影响,大宗商品需求将“小幅回暖”,占比为44%。有代 表性观点认为,“稳增长”政策中主要体现了各项政策的平稳延伸,因此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尚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相关政策的结构性及局部调动,将使得 经济缓慢转型向好,从而带动国内需求的小幅回暖。
     此外,另有7家机构认为政策红利的预期对大宗商品的提振作用或将有限,四季度大宗商品的需求“基本不变”,占比同为44%。代表性观点有:一是经济周期不 变,经济仍存在回落反复风险;二是四季度为偏淡季,且央行的资金投放并未实质性宽松,对于大宗商品来说仍是偏空的因素;三是大宗商品的整体由供给端带动, 产能过剩是主流的通病,需求驱动性大宗商品上行时机仍未到;四是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会有政策红利,但不会确定执行的细节和具体时间,对大宗商品的提振作用 会有限。仅有1家机构认为需求更加萎靡,理由是配套措施推出尚需时日,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转换。
     4、热钱走向、地缘政治等影响削弱
     今年上半年全球资金大量从新兴经济体流出,也明显从大宗商品市场流出,在三季度后期这一现象有所缓和。受访机构表示,目前国内商品产能过剩仍然严重,大宗 商品价格主要受到供过于求的压力,热钱走向对四季度大宗商品走势的影响也逐渐转淡。在受访的机构中,有9家机构认为“经济有回暖迹象,对大宗商品短期影响 不大”,占比为56%;有5家机构认为热钱撤离将“拖累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承重打击”,占比为31%。
     调查结果显示,机构认为在三季度引发市场担忧的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在四季度将削弱。16家受访机构中,7家机构认为叙利亚问题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对四季度大 宗商品价格“短期和长期影响均有限”,占比为44%;5家机构认为“短期影响剧烈,长期影响不大”,占比为31%;另有2家机构认为“短期影响有限,长期 影响较大”,占比为13%。
     机构普遍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叙利亚争端事件停留在短期效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有限,不会改变大宗商品的基本面运行方式。同时,国内化工品向来的自主定价能力*强,未必和原油亦步亦趋。
     看多能源、化工和粮食
     1、多头青睐焦煤品种
     在三季度的调查问卷中显示,35%的机构看多包括玉米、小麦、早籼稻在内的粮食品种,29%的机构看多油料油脂商品。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四季度能源化工当选为机构*看多的商品种类,31%的机构认为四季度能源化工期货的基本面利多因素较大。
     从具体品种来看,有4家机构选择做多焦煤,占比7%。代表性观点认为,以螺纹钢冬储为例的季节性集中补库存行为,或将推动上游煤焦价格上行走势。从需求面看,焦化企业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开工率上升,将拉动焦煤价格走强。
     能源化工类商品成为四季度*看多的商品种类,但机构认为具体到品种上,各个商品的价格决定的关键因素仍需回归到供需状况,商品价格更加贴近各自的基本面因素,品种间分化较为明显。
     代表性观点包括:一是从能源化工期货中,油头和煤头产品产业链差异性较大;二是PTA年内基本已经转化为正向市场品种,主力合约对现货升水已成常态,而塑料等品种则依然维持在贴水状态,从升贴水的脚步来看,能化品种的分化已经开始。
     2、国储收购利多粮食期货
     在三季度的机构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粮食商品位列多头榜**的位置。由四季度调查结果显示,27%的机构认为玉米、小麦、早籼稻基本面利多因素较大,虽然 看多比例仍然有所下降,但仍成为机构第二看好的品种。在具体品种上,各有5%的机构选择四季度做多强麦、早籼稻期货。
     机构认为,国储收购保护价提高将继续支撑玉米、小麦的价格。一家受访机构称,每年新玉米上市后,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都会出台新玉米收储政策。今年国储玉米收购报价在7月初提前公布,玉米收购底价的提升对国内玉米市场带来一定利多支持。
     3、继续看好油脂油料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中,有15%的机构看多油料油脂品种,成为机构第三看多的品种。机构表示,四季度油脂市场关注焦点转向南美新豆供应、马来西亚棕油产量及油脂消费的季节性增长,目前国内油、粕比处于阶段性低点,市场有望迎来技术性反弹。
     具体品种上来看,有8家机构选择做多豆粕,有5家机构选择做多大豆。以大豆为例,代表性观点有,一是大豆作物炒作热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美豆“天 气市”炒作仍有空间。二是从供应层面看,下游需求逐渐回暖,在全球大豆供应逐步宽松的格局下,预计在四季度国内豆粕需求季节性旺季而供应相对紧张情况下, 国内现货豆粕仍将保持坚挺。
     金属守擂空头席位
     在进行三季度调查问卷时,32%的机构看空有色金属,24%的机构看空贵金属,18%的机构看空黑色金属。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三大金属类商品继续当选机构眼中的空头品种,延续机构对三季度的判断。
     1、贵金属看空氛围浓厚
     调查结果显示,贵金属期货成为机构眼中的“*大空头”,有9家机构认为四季度贵金属价格依旧弱势,将承压下挫,占比为56%;31%的机构认为贵金属是四 季度*看空的商品种类。从具体品种来看,有11家机构看空黄金期货,9家机构看空白银期货,占比分别为18%和15%。
     代表性观点认为,一是资金对贵金属的兴趣持续降低,即便QE继续,贵金属收到的支撑作用也有限;二是叙利亚问题对黄金价格的支撑作用有限;三是美元强势将 利空贵金属价格。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逐步开始削减QE,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美元上涨,贵金属将承压下挫。
     2、有色金属难言强势
     有色金属也成为机构较为看空的品种。其中,8家机构看空,占比为28%;8家机构认为四季度应做空铜,占比为13%;有11家机构认为,有色金属将延续三 季度的弱势震荡,占比达69%;有5家机构认为有色金属将继续下探,占比为31%;有5家机构认为四季度*为看空的商品种类为黑色金属,占比为17%。
     代表性观点包括:其一,QE退出若即若离,根据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年内美联储缩减QE 仍是大概率事件,此预期将会持续压制基本金属价格;其二,10月份,美联储面临债务上限谈判问题,这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若谈判失败,则将面临债务违约 和财政支出减少问题,将压制金属需求前景,令有色金属价格承压;其三,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未被证实,需要进一步观望,有色金属的上行动力取决于国内经济复苏 的情况,而新兴市场疲弱格局基本确定,金属需求难言强势,预计四季度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
     商品配置组合:多农产品空工业品
     本次调查显示,16家机构推荐的四季度商品配置组合依旧延续三季度的观点,即做多农产品期货,做空工业品期货。
     机构普遍认为,四季度大宗商品将呈现出震荡行情,板块间及品种间存在分歧。其中,粮食品种仍为机构*为看多的品种,建议可以适量配置农产品多头和贵金属空头头寸,在强势和弱势品种中进行对冲持仓。
     一家受访机构称,四季度并不会对三季度的趋势有较大的改变,继续推荐多农产品空工业品。农产品中的豆粕等相对较好,油粕套利仍是长期的提款机;而化工品中也可以适当配置多单。金属中有色金属继续横盘概率较大,黑色金属上升空间有限。
     在商品配置组合中,选择做多豆类、油脂等农产品和做空贵金属、有色金属的机构*多,有6家机构做多农产品,有5家机构做空贵金属,有5家机构选择做空有色 金属。从具体品种上看,建议采取买豆粕和抛金银铜的操作方式,有4家机构建议做多豆类,有4家机构建议卖空铜期货。
     四季度补库存难以延续
     从库存方面来看,8月份钢材企业出现补库存现象。中国目前因为资金等问题现在企业都不太愿意持有大量的库存,所以现在国内工业品库存出现一个现象就是生产商库存不断累积而中间流通环节和终端消费环节的库存量普遍较低。
     机构预计,补库存在四季度难以延续,预计将减弱。当前企业**库存仍处于低位。机构认为,即使四季度有补库存需求,受制于资金紧张、利润低迷,补库行为并 不会在短期内大规模爆发,力度回升不会太明显,而是维持温和上升的状态,缓慢进行。因此,四季度大宗商品来自补库方面的推动性并不强。
     代表性观点有:一是资金面限制补库存需求,贸易商资金有限;二是需求端未见明显改善,下游实际用户按需采购,备货积*性不高;三是补库存需求的季节性一般 比较强,到年底11和12月份可能会有一波补库高峰,真正补库需求如何还得看市场对于来年经济状况的预期。有机构表示,近期钢铁现货价格已经出现回落迹 象,螺纹钢库存**次小幅上升,补库存的放缓对于期货高升水的品种较为不利。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