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中棉所]入世三周年对我国棉花生产影响的初步评价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3 来源:互联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

摘要:自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3年以来,棉花消费年均增长90多万吨,生产规模扩大,单产和总产的稳定性差,价格与国际接轨,但涨落幅度大,主产品产值和棉农收益两年增一年减,增减幅度大。原棉进口数量巨增,净进口260万吨,大量进口对国产原棉产生较大的冲击。原棉、棉纱线和棉机织物3年进口总金额152 0173 3840.1亿美元,出口总金额182.67亿美元,出口多于进口即顺差42.57亿美元。在棉花产业链条中,原棉逆差40.97亿美元,棉纱线逆差3.99亿美元,棉机织物顺差89.3亿美元。这些结果表明,在棉花产业利益的分配中,棉机织物的受惠*大,棉纱线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冲击*大,棉产业间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一. 棉花生产和收益

(一)植棉面积一年减少两年扩大,总产两年增加一年减少,单产和总产的稳定性差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增加(表1)。2002年播种面积比2001年减少937.5万亩,减13.0%;由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创历史新高,达到78.3千克/亩,总产减40.8万T,减7.7%。全国棉花产值因也因此减少100亿元。分析原因,一是由于2001年低价格的负向调节,加上库存压力大,决策层对市场分析和判断的失误;二是一些地方认为减少植棉面积是迎接加入WTO挑战举措这一导向引起。2003年植棉面积达到7699.5万亩,比2002年扩大1423.5万亩,扩22.7%。然而,由于气候异常,单产为1993年以来的*低水平,为57.7千克/亩,比2002年减20.6千克/亩,减26.3%;总产为486.6万吨,比2002年减1%。2004年植棉面积继续扩大,达到8626万亩,比2003年增加926.5万亩,增12.0%。虽然气候好于2003年,但是差于常年,单产提高,为68.8千克/亩,比2003年提高11.1千克/亩,增19.2%;总产593.8万吨,比2003年增22.0%。

表12001-2004年全国棉花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

播种面积(万亩)

总 产(万T)

单产(千克/亩)

2001

7213.5

532.4

73.8

2002

6276.0

491.6

78.3

2003

7699.5

486.6

57.7

20041

8626.0

593.8

68.8

1.非*后数,为中棉所数据.

(二)棉农收益两年增加一年减少,涨落幅度大

棉花主产品产值增加。据研究对比,2002-2004年全国棉花产值增加,但年际间增减差异甚大。2002年比2001年增加244.4元/亩,增35.4%;2003年比2002年增加384元/亩,增41.1%;2004年比2003年减195元/亩,减14.8%(表2)。

植棉效益总体增加,但年际间有增有减,差异很大。植棉收益和减税后收益,2002年比2001年增加203和186元/亩,增113.4%和118.5%;2003年比2002年增加308和307元/亩,增80.6%和89.5%;2004年比2003年减270和260元/亩,减39.1%和40.0%。

表22001-2004年全国棉花产值和收益对比单位:元/亩

项目

产量(千克/亩)

产值

总成本

直接物质成本

农业税

收益

减税后收益

2001

77.9

689.6

580.3

214

21.64

179

157

2002

78.3

934.0

551

209

39.00

382

343

2003

63.4

1318.0

667

262

40.10

690

650

2004

68.8

1123.0

732

312

29.80

420

390

分析单位面积产值和收益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的变化,子棉价格提高有利于产值和收益的增加,子棉价格的降低导致产值和收益的减少,在棉花产值和收益变化的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表2,表3)。根据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定点定户全程调查,棉农出售子棉价格,2002/03年度4.0元/千克,比2001/02提高33.3%,占产值增加比重的78%;2003/04年度6.2元/千克,比2002/03提高55.0%,占产值增加比重的****;2004/05年度4.4元/千克,比2003/04降低29.0%,占产值降低比重的196.7%。二是单产水平的变化,而产量的变化又引起价格的变化。2002年单产提高6.1%,产值增加54.0元/亩,占产值增加比重的22%;2003年单产降低19.0%,产值增41.1%,产值增加完全依靠价格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子棉单产提高15.8%,抵消降价引起产值下降的53.3%。三是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而物价的变化又引起收益的变化。棉花生产直接物质成本2002年208元/亩,而2003年236元/亩,2004年321元/亩,其中2004年化肥和柴油增37.6元/亩,占75.2%;种子增11.2元/亩,占22.4%。四是税赋有增有减,全国棉花农业税棉田摊派2001年21.64元/亩,2002年39元/亩,2003年40.1元/亩,2004年29.8元/亩。如果取消税赋棉田可增效40元/亩上下。

表32001/02-2004/05年度我国棉农子棉出售价格变化子棉价格:元/千克,产量:千克/亩

年度/棉区

全国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价格

产量

价格

产量

价格

产量

价格

产量

2001/02

3.00

73.8

2.96

68.0

3.04

70.7

3.08

101.0

2002/03

4.00

78.3

4.06

73.8

4.12

68.1

3.42

104.8

2002/03比2001/02年增%

33.3

6.1

38.1

8.5

35.5

-3.7

11.0

3.8

2003/04

6.20

63.4

6.30

55.6

6.20

51.3

5.70

101.4

2003/04比2002/03年增%

55.0

-19.0

55.2

-24.7

50.5

-24.7

66.7

-3.2

2004/05

4.4

68.8

4.35

70.2

4.5

55.6

4.4

104.1

2004/05比2003/04年增%

-29.0

8.5

-27.8

26.3

-29.0

8.3

-20.5

2.7

本表结果:毛树春主编,《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001-2003年全国单产为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单产为中棉所数据。

(三)棉花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

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是我国棉花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加入WTO后,我国棉花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根据对比研究(表4),2001/02年度低于国际价格336元/T,2002/03年度价格仍低于61元/T。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价格局面,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棉花资源相对充裕引起的。2003/04年度由于国内棉花大幅度减产,需求大幅度增加,产需矛盾十分尖锐,国内棉价也因此而大幅度上涨,国内价高于国际价1607元/吨,2004/05年度前4个月高于国际市场的1030元/吨,高出部分业内认为是相对合理的,如果新棉价继续走低,与国际的价差进一步缩小。

表4近几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对比

年度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

(元/吨)

Cotlook A指数

(美分/磅)

A指数折口岸交货价(元/吨)

价差=国内-国际

(元/吨)

2000年9月-2001年8月

11733

55.73

11864

-132

2001年9月-2002年8月

8676

42.37

9012

-336

2002年9月-2003年8月

11933

56.58

11995

-61

2003年9月-2004年8月

16079

68.72

14472

1607

2004年9-12月

11986

51.75

10956

1030

二.原棉消费年均增长90多万吨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纺织业是棉花的消费主体,原棉占纺纱原料的64%~65%,占纺纱成本的70%。加入WTO后,由于我国棉纺织业快速发展,拉动消费大幅度增加,2002-2004年年均增90多万吨(表5)。2002年纺纱用棉560万吨,比2001年增101万吨,增22.0%。2003年纺纱用棉651万吨,比2002年增90万吨,增16.0%。2004年纺纱用棉741万吨,比2003年增90万吨,增13.8%。原棉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原因是纺纱保持以两位数速率增长,2002年纺纱比2001年增90万吨,增11.8%。2003年纺纱比2002年增90万吨,增10.6%。2004年纺纱比2003年增160万吨,增17.0%。纱锭能力大幅度增加是棉纺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001年纱锭为3548万锭,2002年4907万锭,2003年达到6000万锭。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2004年棉纺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投资增长由一季度的94%下降到四季度的29%。

表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棉花产业变化对比单位: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

年份

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

(亿美元)

纺纱量

(万吨)

纺锭

(万锭)

棉花生产量

(万吨)

纺纱用棉

(万吨)

2001

534.0

760

3548

532.0

460

2002

617.7

850

4907

492.0

561,101,22.0%

2003

804

940

6000

486.6

651,90,16.0%

2004 预计

927

1100

-

593.8

741,90,13.8%

三.原棉和棉织物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大,产业间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原棉进口巨增(表6),2002-2004年10月进口287.0万吨,总金额44.15亿美元;出口27.0万吨,金额3.18亿美元。3年原棉净进口260万吨,进口多于出口即逆差达到40.97亿美元。3年配额总量为256.875万吨,实际进口285万吨,相当于一年生产量的50%,原棉进口无论数量还是金额都大大超出预期,大量进口对国产原棉产生较大的冲击。

我国不仅是原棉进口大国,还是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的进出口大国。2002-2004年10月棉纱线进口183.3万吨,出口125.3万吨,进口多于出口58万吨;棉纱线进口39.18亿美元,出口35.19亿美元,进口多于出口即逆差3.99亿美元。2002-2004年10月棉机织物进口45.4亿米,出口144.3亿米,进口少于出口98.9亿米;棉机织物进口金额56.8亿美元,出口146.1亿美元,进口少于出口即顺差89.3亿美元。

在原棉、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的进出口平衡中,3年进口总金额152 0173 3840.1亿美元,出口总金额182.67亿美元,棉及棉产品顺差42.57亿美元。在棉花产业链条中,原棉逆差40.97亿美元,棉纱线逆差3.99亿美元,棉机织物顺差89.3亿美元。这些结果表明,在棉花产业链条中,棉机织物的受惠*大,棉纱线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冲击*大。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是全国优质棉科技服务项目组按合同计划,研究完成并提供的成果,仅供决策参考。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