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中棉所:新棉“救市”迫在眉睫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3 来源:互联网

  一、棉花总产创历史第二个高产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国家棉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对全国15个产棉省市区5000家农户长期定户的连续监测结果,受农资价格猛涨,今年植棉面积减少,又因主产区受强寒潮、旱、涝、低温早临等自然灾害和光照不足的影响,今年棉花单产普遍降低,总产低于创历史的2007年,预计720~735万吨,仍是历史上超过700万吨的第二个高产年景。这是依靠增加投入,狠抓科技兴棉,大力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和优势杂交种,推广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宽膜覆盖和膜下滴灌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积*应对自然灾害,立足抗灾夺取丰收,高产年景来之不易。
  受天气影响,今年新棉吐絮早,但收获迟,进度慢。
  二、国内外棉花价格一路下跌,市场呈现“萧条”景象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自新棉上市的9月以来,国内外期货、现货价格一路持续下跌。
  1、国内外棉花期货全线大跌。郑州:“811”从8月的152 0173 3840元/吨降至10月27日的12035元/吨,减1095元,跌幅8.3%。“901”从8月的13675元/吨降至10月27日的12170元/吨,减1505元,跌幅11.0%。纽约:“812”从8月的69.37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47.1美分/磅,减22.27美分,跌幅32.1%。“903”从8月的74.42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50.95美分/磅,减23.47美分,跌幅31.5%。
  2、国内外现货大幅度持续下跌。CC Index 8月的13585元/吨,进入9月一路走低,到10月27日降至12041元/吨,减1544元/吨,跌幅 11.3%。Cotlook A指数从8月的78.08美分/磅,降至10月27日的57.95美分/磅,减20.13美分/磅,跌幅25.8%。
  三、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新棉遭遇“熊市”
  受市场和消费信心的影响,国内新棉价格一路下滑,进入十月下旬,籽棉售价比去年同期每斤3元降幅达到两成多,10月上中旬棉农仍不愿卖,加工企业仍不愿收,纺纱企业仍不愿要,蔓延成了卖棉难,农民对预期价格的心里底线彻底崩溃了。国内市场出现这种十分荒凉的“萧条”景象,棉农和业主心里不免发慌,棉花遭遇多年以来少有的“熊市”。
  1、交售进度很慢,同比减慢一半。监测结果,交售进度9月15日前为1.5% ,比上年同期慢0.5个百分点。9月30日前为8.4% ,比上年同期慢一半。预计今年滞后一半以上,市场无奈情绪浓厚。
  2、籽棉售价一路走低,同比降幅从一成增至两成多。监测结果,籽棉售价9月15日前为 2.73元/斤,比去年同期减0.20元/斤。9月30日前为2.73元/斤,比去年同期减0.10元/斤。去年10月30日籽棉售价3元/斤,今年同期下降到2.2-2.3元/斤,降幅26.6%,市场冷冷清清,这与期望每斤3.1~3.3元的价格背道而驰,相差甚远,棉农心急如焚。
  3、当前市场遭遇“熊市”,棉农恐慌,对预期价格彻底丧失信心。与上半年农资一路高涨的情景恰好相反,新棉价格一路走低,与棉农的预期价格恰好相反。进入10月本应为收购高峰期,然而当前有价无市,市场冷冷清清。棉农普遍惜售,收购企业观望气氛浓厚,有的没有开秤,纺织企业不愿买,国内市场出现这种荒凉的“萧条”景象,棉农和业主心里不免发慌,棉花遭遇多年以来少有的“熊市”,带有牢骚。
  四、针对严峻的产销形势,政府救市迫在眉睫
  面对棉花严峻的产销形势,面对上半年农资涨价猛如虎,下半年棉价一路下滑和卖棉难,形成两个*端的反差,我们要满腔热情关注棉花生产,满腔热情关注棉农增收,满腔热情出台积*的救市措施,落实国务院第四季度关于做好粮棉收购工作,为此,呼请政府救市,该出手时就出手!对策措施建议:
  1、大幅度增加储备棉的收购,收储数量增至200万吨,国家储备棉要抓住这一良好时机。国家决定于10月21日收储新疆棉22万吨,从数量看的确偏少。即便收储增至200万吨,也占不到总量的1/3,数量少了启动不了市场。在区域布局上要兼顾新疆和内地。这也是效仿国家新近出台收购东北稻谷、玉米和大豆等的做法。棉花关乎国计民生,关乎2亿多的棉农收益,也应如此。同时,当前棉花遭遇“熊市”,也正是增加国家储备棉的良好时机,国家启动储备棉收购符合市场调节原则,应快速启动这一调控手段。
  2、提高*低收储价,建议328级籽棉*低收储价提高到每斤3元。即便*低收储价提高到每斤3元,与去年持平,测算棉农收益也将减168元/亩,减幅达三成多;全国棉花播种面积8789万亩,棉农整体利益将要减少约150亿元。这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棉花生产成本增加135.7元/亩,加上全国单产水平降低4%所致。
国家决定于10月21日收储新疆棉22万*高到库价(328级)12600元/吨,考虑加工费、运输费和利润约1000元/吨,测算棉籽价每市斤0.75元和衣分37%,籽棉收购价每斤2.5~2.6元。从力保棉农少减收出发,价格的确偏低。
为此,建议328级籽棉*低收储价提高到每斤3元,若37%衣分(除杂后),棉籽价每斤0.75元,则皮棉每斤6.8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润每斤0.5元,则皮棉每斤7.3元。若328级籽棉*低价提高到每斤2.85元,37%衣分,棉籽价每斤0.75元,则皮棉每斤6.42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润每斤0.5元,则皮棉每斤6.92元。
*近(10月10日)国家出台粮食收购价格同比上涨一成多,如果棉花采取每斤3元这一*低价,将有利于保持全国粮棉合理的比价,进而保持粮经合理的种植面积,况且,棉花农资成本**增量大于粮食的50%上下。
  3、增加收购资金,力保不打“白条”。按照国务院第四季度做好粮棉收购工作的部署,要增加棉花收购贷款,资金是否充足关乎收购工作能否做好,市场是否稳定。
  4.扩大良种棉补贴,调动农民植棉积*性。一是补贴实行普惠制,棉花种多少良种补多少。二是提高补贴强度,补贴从15元/亩提高30~50元/亩。
  5、进一步看好**,严格控制棉花进口。明年追加的配额外进口棉花要审时度势,配额外关税税率一定不能降至3%。
  五、政府重锤“救市”将产生积*的效果
  1、有利于减轻金融危机对棉花生产和棉纺业的冲击,有利于缓解棉花供需矛盾。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棉纺业的冲击还将持续。在危机面前,政府采取收储措施是适宜和恰当的,政府对棉花采取救市理所当然。
  2、有利于减轻农业通胀的压力,有利于棉农增收,进而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这是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棉花关乎国计民生,关乎2亿多的棉农收益,救市有利减轻上半年输入性通货的压力。今年上半年棉花生产遭遇“双高涨”的重压,由于农资暴涨,上半年现金成本增135.7元/亩,增幅达到近三成。农民讲,“农资涨价猛如虎”,预计全年生产成本增200元/亩,增幅20%以上,达1200元/亩。
  3、有利于保持全国粮棉双增长的新格局。加入WTO以来,我国出现少有的粮棉双增产和双丰收的新格局,即全国粮棉同步增产,这一良好格局是多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成果,应该珍惜。如果救市不到位,明年或今后几年植棉面积大减,对满足棉花需求很不利,同时,一旦粮棉双增产的格局被打破,重建则需很多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毛树春 王香河)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