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新疆-中国棉花产业的定盘星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3 来源:互联网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保证我国棉纺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事关国家安全和外贸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生产不但涉及国家农业生产战略布局和粮食安全,而且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民生和农民增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和不可替代的棉花生产基地,有效保障了我国粮棉安全和棉纺工业的快速发展,确保了新疆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和棉农持续增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是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农业项目,也是国家**一项单一农作物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得到国家大规模资金支持的重点国债项目,基地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体现了自治区领导对新疆棉花发展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对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格局的重大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新疆棉花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无论从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还是从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九五”、“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目前,新疆棉花面积、产量保持在2000万亩、250万吨以上,分别占全国30%和40%,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等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首位,棉纺加工量400万锭,居西部省区之首,已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新疆棉花对保障全国的棉花安全,特别是在稳定内地粮食主产区面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巨大,为我国棉纺工业发展和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地位显著的新疆棉花
  
   中国作为世界上*大的棉花生产与原棉消费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的发展格局,2009年三大棉区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且三大棉区呈现出不断向新疆棉区集中的态势。
   新疆作为我国*大的优质棉生产区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棉花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原棉品质全面提升,加之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以及**国内、国际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已经具备了优质棉生产的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资源、气候条件、病虫害以及粮棉比较效益等因素,国家进一步推进棉花优势区域规划,将新疆定位于全国*重要的优势棉花产业带,新疆棉花生产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
   目前,新疆棉花年生产规模保持在2000万~2200万亩、总产250万吨左右的水平,棉花平均单产已达到120公斤/亩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公斤,高出美国棉花平均水平50公斤,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7公斤,并创造了亩产籽棉806公斤的世界记录,棉花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每年棉花产量的80%以上销往全国各地,新疆已成为我国*大和*具潜力的商品棉基地,直接左右着我国棉花市场供求并影响到国际棉花价格走向。
   随着我国棉纺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棉花需求不断增加,棉花缺口加大,进口量激增,2009年我国棉花进口量已达380多万吨,约占国内棉花需求量的37.4%,棉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又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将承担更多的粮食安全重任。新疆棉区必将更多地承担起国家棉花安全的重任,以减轻两大棉区的棉花生产压力。因此,新疆棉花生产不仅对我国棉花安全,而且对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硕果累累的优质棉基地
  
   一条条又细又长的节水滴管整齐地排列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塔西河村的棉田里,农民王建兵坐在棉田旁一台值班室的电脑前,眼睛望着屏幕,双手按照程序操作。这里的滴灌系统已实现了电脑自动化控制。这块1152 0173 3840亩的棉田是村里棉田中的一块。
   王建兵说:“农民坐在电脑前种棉花,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自从建设优质棉基地,搞了节水灌溉后,每亩地比过去增收三四百元。2009年,我们塔西河村农民人均收入8600多元。高效农业真是一场革命啊!”王建兵的感受,真实地代表了新疆广大棉农的感受。
   玛纳斯县是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现实的受益者之一。玛纳斯县优质棉商品基地的崛起,吸引了澳洋科技、新玛集团、屯河油脂、凤祥棉业、天洁棉纺等龙头企业入驻,并形成了皮棉加工、粘胶化纤、纺纱、食用植物油、饲料生产等棉花产业链。农民人均收入中棉花占了一半以上。玛纳斯县连续十多年保持农民收入全疆**。
   每年到了丰收的季节,一个个高耸的棉花垛,宛如一个个雪白的梦,搭起农民致富的“银窝窝”。玛纳斯县领导说起优质棉基地建设带来的好处如数家珍:由于棉花项目的实施,推动了节水灌溉和推广优良品种,一方面水、肥、种、工四种棉花成本和费用不同程度下降,另一方面使棉花单产和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该县仔细算过一笔账,这一降一增可使每亩棉花年均增收318元。按全县项目区节水灌溉面积来计算,一年可增加收入224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40元。现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不到10万亩的棉花种植面积,有近一半推广了节水灌溉。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农业项目,是国家发改委针对我国农业生产格局的重大调整,站在满足国家棉花战略需求和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农业建设项目。优质棉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品种优化工程、棉田高效节水、全程机械化、无公害植保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内容,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和执行监督,建立健全了项目组织管理运行体系,主管单位新疆发改委和各建设单位积*协调,紧密配合,精心组织,提升了项目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促进下,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2114万亩,总产252万吨,单产119公斤,分别较1995年增加1000万亩、159万吨、36公斤,棉花种植规模和总产分别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的28.5%和40%;实现棉花产值400亿元,占到全疆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的1/3左右,并为新疆提供了百万以上的就业机会;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40%来自棉花收入,主产棉区则占到60%以上,棉花收入年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60~100元的增收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及农民稳定增收。
   在新疆优质棉基地领导小组和自治区发改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突出建设重点,着实解决了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大地促进了棉产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新疆发改委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充分借鉴世行项目组织管理经验,强化项目组织管理运行体系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下设项目招标办、咨询设计组、工程监理办、评估验收组、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等部门,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招标管理、工程监理和验收运营的管理体系,与各地(州)、县(市)领导机构,形成了由上至下、相互协调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项目动态跟踪系统的作用,使建设纳入全程服务和监控之下,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针对性、适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初步实现了新疆棉花品种的优化布局和良种化生产,全面提高了优质棉良种质量和普及率,有效地提升了新疆棉花品质,重点实施棉田高新节水示范工程,全面带动了新疆农业节水建设,大面积提高了棉花单产,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了棉花生产的节水、省工和增地的建设目的。
   在谈及新疆优质棉基地的丰硕成果时,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刘晏良感慨地说: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是国家实现粮棉安全和农业生产布局战略调整的重大实践,是新疆发挥优势、壮大产业、促进增收、确定地位的重大农业工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了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各地(州)、县(市)、乡(镇)政府和项目建设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使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对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组织专家审核项目,按时拨付资金。项目所在地各级领导也从大局出发,及时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成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心血汗水的结晶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是一项政治、经济意义都十分重大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农业生产格局的调整,关系到新疆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和贫困地区发展、农民增产增收。项目能否立项,能否获准国家批复,关键在前期工作扎实不扎实。
   “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提出,是在国际棉花价格激烈波动,新疆棉花销售困难且大量积压,进口棉激增的特殊时期开展的,面临了*大的挑战和压力。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新疆发改委组织自治区20多家相关单位的80多位专家,深入生产**线,对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了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和能力,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建设需求,确定了建设目标、方向和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刘晏良副主席组织专家撰写了《棉花发展战略研究》,新疆发改委完成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编制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多次赴京咨询、汇报、完善后,*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其中,“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均历时两年之久,先后完成各类专题研究、环评报告及配套文本共计700余万字,召开各类会议50多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项目争取过程中,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并给予大力支持,亲自向国家领导和国家发改委领导汇报基地建设的思路,为项目的批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领导及相关司局领导曾多次亲临新疆调研,考察优质棉基地建设情况。可以说,没有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没有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没有自治区农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农科院,兵团发改委、兵团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有关部门、各地(州)、县(市)的积*配合,优质棉基地项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落实。项目的立项,凝聚了自治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大量的心血,项目建设来之不易。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棉花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格局的重大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新疆棉花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无论是从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还是从落实国家农业生产战略布局,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新疆“九五”、“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着实解决了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大地促进了棉产业发展。其主要建设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大幅度提升了新疆棉花的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加强了国家优质棉基地的战略地位和主导作用。
   通过“九五”、“十五”、“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全面促进了自治区棉花的整体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502万亩,总产达到301.6万吨,平均单产达到120.5公斤,是新疆棉花种植历史上规模、产量和单产水平*高的一年,并保持每年原棉调出量200多万吨,从而实现了“九五”做大、“十五”做优、“十一五”做强的战略目标,具备了大规模生产和高产的优势和能力,并成为我国不可替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同时,新疆棉花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2.建立了适应干旱绿洲生态区的良种繁育体系,有效地提升了新疆棉花的整体品质。
   通过“九五”、“十五”、“十一五”建设,新疆建成了全国**水平的棉花育种与检测平台和种子产业体系。通过良种产业化布局和主栽品种布局,基本实现了优良品种的区域化生产,棉花的整体品质普遍提高,强力平均提高了0.5~1CN/tex,成功选育出适合于新疆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多类型优质棉花新品种90多个,培育出综合品质可与世界长绒棉**埃及吉扎70品种相媲美的优质超级长绒棉新海16号和20号。目前,新品种推广使用面积占到全疆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0%~67%,良种普及率达到92%以上,实现调出的商品棉中一、二级棉占90%以上,较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确保了新疆棉花品质的显著提高。
   3.重点实施棉田高新节水示范工程,全面带动了新疆农业节水建设,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通过以膜下加压滴灌为主的节水示范项目建设,累计实施棉田高新节水示范面积420万亩,带动了全疆农业节水规模达到2000多万亩,占农业种植面积的33%。实现了棉花生产的节水、省工和增地的建设目的,使亩灌溉定额由500~900立方米/亩降低至280~350立方米/亩,增加耕地利用面积5%~7%,带动全疆每年实现节水60亿立方米,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4.大力实施以良种推广、高密度栽培、高新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和精细管理相结合的优质棉生产模式,促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是新疆农业建设的方向和必然选择。基地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棉花大面积高产稳产,从良种、高密度栽培、高新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和精细管理等综合技术应用推广入手,在全疆主产棉县市积*研发组装和大力推广了一整套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栽培技术模式,使我区棉花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发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仅地方完成现代栽培技术模式化种植面积1400多万亩,占地方棉花种植面积的84%,较2005年增加了5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以上,明显提高了棉花生产的效益,示范带动了我区番茄、林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自治区棉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5.建立起覆盖全疆的病虫害监控体系,保证了新疆棉花的生产安全和连年丰收。
   建成了目前国内*大的农作物省际灾害预警监测网络体系,使预报准确率提高5~10个百分点;棉田灾害预报能力从中尺度向长尺度跨越,预警期限增加了一个月,使新疆棉花病虫危害年均降低3~5个百分点,提高防治效果30%~50%。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以来挽回直接损失3亿元以上,确保了棉花生产安全和连年丰收。
   6.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宏观把握能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生产、管理和服务队伍。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引进世界银行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实际结合,创新地建立了一套生产动态跟踪、信息网络服务、技术推广、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与招标管理和验收运行的管理体系,为农业建设项目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管理模式。另外,通过基地建设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且直接服务于棉花生产的专业技术队伍、一支懂棉花生产的组织管理队伍和一支面向生产**线,深入农村的科技服务队伍,为新疆优质棉基地持续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表明,国家棉花基地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大地保障了我国粮棉安全,保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民稳定增收,充分体现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的正确性,显现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辉煌灿烂的前景
  
   谋大事、想大事、干大事,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按照这一工作思路,自治区对新疆棉花的未来提出了更为宏观的战略思路。新疆棉花将突出多类型棉生产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中绒陆地棉,积*发展中长绒陆地棉,尽快建立优质长绒棉生产体系,积*培育专用棉生产,全面提高新疆棉花生产的应变能力,保证我国棉纺工业对多类型棉的需求。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标准棉田、中低产田改造、良繁田和棉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建立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全力推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全面实现国家建设新疆棉花基地的奋斗目标??“九五”做大,“十五”做优,“十一五”做强,“十二五”做精,打造我国优质棉产业发展的航母。
   “谋”是经济发展规划中一个运思的过程、一个动用智慧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新疆棉花就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审时度势。高比照产生新超越,新超越带来大发展。有了大发展新疆就能承担起我国45%以上的棉花生产重任,支撑起我国棉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促进新疆农村经济的飞跃和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基。
   “新疆花开天下暖,新疆花落天下寒”。我们期待着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并能按期实施及圆满完成各项建设目标,祝愿新疆棉花产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