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乌鳢的生态养殖技术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7 来源:互联网


    一、池塘选择及清整

    乌鳢养殖池宜小不宜大,以一亩左右为宜,*大不要超过2亩,小池塘便于生产管理,利于各项生产操作,要求池深2米~2.5米,保持水深1.5米~2米,使池埂高于水面0.5米以上,池底为泥沙质,塘底平坦,淤泥少,池塘进排水口设置牢固的防逃设施。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并且分离进水渠与排水渠,以免用过的池水直接被抽取利用。

    在养殖前12天~15天,干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152 0173 3840公斤,现化现用,均匀泼洒,不能有遗漏,然后曝晒5天,注水后,沿池边移植1.5米~2.0米的水草带,如水花生等,供乌鳢躲避、捕食、栖息并遮荫、调节水质。

    二、鱼种放养

    采用人工繁殖培育的乌鳢鱼种较好,鱼种要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色鲜艳、鳞片完整,活动正常自如,对外界反应灵敏。规格在18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000尾,同池鱼种要规格均匀一致,切忌大小不均,鱼种下塘前采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10分钟。为控制水质,可搭配放养规格为200克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每亩放养180尾~200尾,草鱼、鲤鱼每亩各放50尾~80尾。

    饵料投喂

    可以投喂鲜动物饲料,或配合颗粒饲料。在鲜动物饵料供应充足时,就以野杂鱼、禽畜下脚料等鲜动物饵料为主,在投喂时,要注意饵料的鲜度,避免投喂腐败变质料,按照“四定”投喂原则,确保乌鳢吃饱吃好。生态化养殖乌鳢,一般采用配合颗粒饵料较好,用颗粒料营养全面,对水体污染程度较小。投喂**要采取驯化技术,在池内定点设置固定的食台,每天2次~3次在食台上方抛投饵料,使鱼形成定时定点摄食习性,一周左右驯化成功,每日定时投喂2次,上午9时~10时,下午16时~17时各喂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4%~8%,具体投喂量要视季节、天气、乌鳢的摄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投喂的颗粒粒径须与乌鳢的口径一致,每隔一个阶段调整一次饵料粒径。

    三、水质管理

    乌鳢养殖由于水体小,放养密度大,残饵和乌鳢的排泄物多,很容易污染水质,影响乌鳢的生长或诱发鱼病,因此必须经常调节水质和水位。高温季节每3天~5天换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其他季节每7天~10天换水一次,每次20厘米~30厘米,水质异常加大换水量,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25厘米~30厘米,定期使用EM菌,维持池塘微生态平衡,改善水质环境。水草对于增加溶氧、净化水质有重要作用,在高温季节,保持水草面积占池塘水面的30%,天气转凉后,逐渐捞除水草,使其面积占10%左右。在水质过浓,不便加水时,可施生石灰改良水质,每亩每次15公斤化水均匀泼洒,提高水体pH值,改善水体环境,满足乌鳢对水质的要求。

    四、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乌鳢生长、摄食、活动及水质等情况,防止逃鱼和敌害侵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水草管理,防止水草蔓延,及时捞除腐烂水草,防止污染水质,及时做好生产记录。

    五、病害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从增强鱼体抗病能力着手,消灭病原体,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发病率,提高成活率。清塘消毒要严格,彻底清除病原,选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优质鱼种,并消毒下塘,合理密养,坚持科学投喂,加强水质管理,管理上细心操作,防止鱼体损伤,坚持生态防病,配合药物预防,通过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减少病害感染机会,降低发病率。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