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963.65公斤宁波超级水稻亩产超越袁隆平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28 来源:互联网

  “一亩,1014.3公斤,一吨多。”这句话,许跃进竖着一根食指,重复了3遍。

  1014.3公斤,这是11月27日鄞州洞桥百梁桥村的百亩试验田试种的“甬优12号”的*高亩产值,而它的百亩方均产,是963.65公斤。这已创下全国杂交水稻百亩方平均亩产*高纪录。

  “甬优12号”的种植者,鄞州洞桥种粮大户许跃进,由此获得浙江省单季晚稻*高亩产、单季晚稻百亩方*高亩产双项吉尼斯纪录。

  昨天,记者走近 “甬优12号”,了解超级水稻的故事。

  新纪录诞生——平均亩产963.65公斤

  前天上午,鄞州洞桥镇百梁桥村,田间已是一片金黄。

  “甬优12号”垂着硕大的稻穗,等待着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监督验收。

  四台收割机驶进田间,随机抽取试验田中的4亩田地,将均高1.2米左右的水稻收入囊中。

  烘干、测水分、称重。每个人都在等待*后的数字。

  1014.3公斤!数字一出,在场所有人惊呆了。

  这是*高一亩的亩产量;*低的一亩也在920公斤以上。4亩地的平均亩产量,为963.65公斤。

  全国杂交水稻百亩方平均亩产的*高纪录,再次被刷新。

  这个纪录,得来不易。

  曾经,它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甬优12号”,是一种籼粳杂交晚稻,它已连续四年摘取浙江省晚稻单产桂冠,可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级稻相媲美。

  它的“父亲”,就是“宁波杂交水稻之父”、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

  上世纪80年代初,刚毕业的马荣荣被分配到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他和四、五个人成立了一个“杂交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的研究团队。

  因为经费不足,研究进行困难。好不容易研究出一个新品种,又遇上市场推广的难题。

  在研究籼粳杂交时,马荣荣曾向袁隆平寻求过帮助。但袁隆平认为,籼粳杂交不稳定,生产安全性不过关,没什么前途。

  马荣荣不肯放弃,一路坚持了下来。

  如今,得知新纪录诞生,马荣荣很激动。他说,这是季风气候地带水稻产量的一次突破,为长江中下游“甬优”系列水稻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它的稻穗,比普通水稻多一倍

  张建民也是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与马荣荣共事多年,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研究“甬优12号”。

  “普通水稻的稻穗只有152 0173 3840粒左右,‘甬优12号’达到了300粒以上;普通水稻的平均亩产为460公斤,‘甬优12号’的平均亩产是普通水稻的一倍。”张建民说,与普通水稻相比,“甬优12号”超级水稻的高度更高,茎秆更壮,颗粒更饱满。

  除此之外,“甬优12号”还有许多特点。

  “**,种植密度不一样。”张建民说,普通水稻一亩地种植两万丛秧苗,而“甬优12号”只有一万丛以下,“甚至五千、六千丛也可以。种多了,反而活不了。”

  在防病除虫上,“甬优12号”使用的生物农药要比普通水稻多50%。听上去农药似乎用得太多了,但经过各种实验,这是一个*恰当的比例。

  张建民介绍,“甬优12号”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宁波全市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明年我们打算在江西省推广种植。”

  种粮大户:累,但是有信心

  在张建民看来,“甬优12号”能实现如此高产,离不开像许跃进这样优秀的种粮大户。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田间管理技术,这又需要现代化的农民。许跃进既能利用现代农机管理好八、九百亩的农田,又能精细化管理,种好百亩高产示范方和单亩攻关田,这非常不容易。”张建民说,技术再好,实施不到位,也是白搭,“农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这个水稻确实累。”种粮大户许跃进,一共种了890亩晚稻,其中包括170亩“甬优12号”。“***少要去田里看两次。水浅了,还是深了?这半边的稻子要比那半边的黄,怎么办?”

  不过,他很有信心:“我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向单季晚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发起冲击,深挖‘甬优12号’的潜力,将产量继续提高上去。”

  另外,“甬优”稻连年获得高产,粮食功能区建设功不可没。“宁波市开展的粮食功能区建设,集中了一切有利于水稻高产的农业生产条件。”

  据了解,2008年,宁波在镇海启动**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到今年年初,全市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1.28万亩,**轮粮食功能区建设超额完成。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了农田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板、性诱剂等“有机”防虫技术,配合水稻测土配方技术和良种良法,不但能保证水稻高产,还能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

  “甬优12号”好在哪里

  高产、口感好、**安全

  记者:老百姓*关心食品的安全问题。“甬优12号”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张建民:“甬优12号”**安全,非转基因,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并且“甬优12号”的高产量可以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这也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记者:“甬优12号”的口感如何?

  张建民:它综合了粳稻和籼稻的优势,米质优,口感好,被专家组定位为“国际**水平”。

  记者:今年,宁波市遭遇了近60年来*大的台风灾害天气,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甬优”稻为何反而摘取了全国高产桂冠?

  张建民:由于“甬优12”抗倒伏能力强,对不利气候条件抗性好,今年的“海葵”台风对“甬优12”的产量影响并不大。而且今年水稻生长后期天气持续晴好,也为“甬优12”的高产推波助澜。

  记者:目前,“甬优12号”的高产仅限于试验田。如何将这一技术上升到量产?

  张建民:受温度条件、土壤环境、栽培技术的制约,特别是在宁波这个季风气候城市,每到收割前的20天,宁波都要刮西北风,所以“甬优12号”平均亩产的每一次大幅度提高都意味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技术难题的攻克是一个长远而缓慢的过程。将试验田推广到量产,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功课。

  记者:“甬优12号”还有上升空间吗?

  张建民:从2008年的798.2公斤,到2010年的超800公斤,再到这次的平均亩产达到了963.65公斤,每一次都是重大突破。这证明只要有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栽培方法和优质耕地,水稻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在我看来,“甬优12号”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1100公斤。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