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中国产品适合印度市场 “中国制造”成热门词汇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2-02-11 来源:互联网

今年30岁的阿米德·阿罗拉毕业于德里大学,和他的两个哥哥及母亲住在新德里。156 0190 2607年,他在新德里开了一个生产和销售燃气灶的公司。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中国的厨具很便宜。于是,2001年,他**次来到广州寻找商机。度过了语言的适应期后,他发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商机所在。他不仅到广东采购,而且开始在中国各个城市挖掘价廉物美的厨具。通常情况,他一年会来3次中国。

据阿米德·阿罗拉透露,他的秘诀就是采购那些品牌名气稍小但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因为物美价廉。他说:“比如同类的产品,樱雪就比美的便宜。”

令阿米德·阿罗拉颇为自得的是,他采购回去的燃气灶和厨房用品在印度很受欢迎,而且他的顾客都是社会中上阶层的人。阿米德·阿罗拉准备在中国的春节假期结束后再次到中山采购。这次他打算采购5万美元的货物,估计可赚8000美元,达到16%的利润。

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印度的进口货物有7.2%来自中国,比美国还多;同时印度出口商品有9%销往中国,仅次于美国。

在印度采访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发现“中国制造”商品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里留下了许多“中国痕迹”。我们下榻的酒店看的是海尔的电视机,我们采访的印度专家所戴的眼镜、所穿的衬衣都是“中国制造”……正如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所说:“现在,‘中国制造’在印度已成热门词汇。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多是印度的商人大量从中国采购的,**进几百个集装箱。”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还很大。”2月12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刘如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双方产品的互补性强,中国产品性价比比较高,与日、美和欧盟等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相比,中国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差距也不大,*适合印度市场。”刘如宁介绍说,原来,印度进口商主要从欧美日等国进口上述产品,现在则纷纷转向中国。

两国贸易额6年翻8倍多

据介绍,2000年,两国的贸易额还只有29亿美元,但今年突破了248亿美元,6年翻了8倍多。2005年温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政府曾商定,2008年双边贸易额要达到200亿美元,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前一个目标已提前完成。刘如宁提到,去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时,两国政府修改了双边贸易目标,改为2008年达到300亿美元,2010年达到400亿美元。

据刘如宁介绍,近些年,中国企业对印度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电站、通信、道路和机场等设施的建设。2006年,中国企业在印度获得了高达33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川东方、山东电建、上海电力、哈尔滨电力都是在印度投资比较成功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

“中印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两国的人员往来相对滞后。2004年,我上任的前一年,两国人员交往人数是33万,2005年是50万,2006年约80万,今年是旅游年,怎么也得超过100万。我认为,两个十亿人口大国,人员交往人数应该以百万、千万计!” 2月13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印旅游友好年”的前景非常看好。

孙大使认为,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隔阂,两国人民之间了解得太少。而旅游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印度的旅游加入很多实质内容,如健康游、佛教游等,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来旅游。事实上,在双方人员交流方面,印度去中国的要多一些,从大使馆签证过去的就有10万人,还有很多是从其他渠道进入中国的。

中国城和中国货两大中国元素在印度反差强烈

印度新一代华人纷纷选择移民

2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加尔各答东郊的华人华侨聚居区——曾有“中国城”之称的塔坝。

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各户人家门户紧闭,斑驳的门楣上还贴着去年春节时留下的诸如“紫气东来”之类的春联。如果没有时而擦肩而过的印度人,人们会以为这里是中国的某个城中村。

中国城的华人在减少

李万城,加尔各答华人联合会秘书长,同时又是一个名为“协和皮革公司”的股东。他告诉记者,他不同意把塔坝称为“中国城”,因为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华人了,“不上规模”。

事实上,由于在印华人的子女大多数都比父辈的文化程度高,都会讲流利的英语,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职业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而印度当地的就业率也不高,因此年轻一代都纷纷选择移民国外。

李万城介绍,印度华人*多的时候有4万人左右,其中有1.5万人住在加尔各答。可是,现在在加城的华人已不足4000人,其中广东梅县客家人占90%以上。而住在塔坝地区的华人更从过去的1.5万人降至1400多人。

说起塔坝地区华人数量的逐年下降,这个在印度出生、长大但每天都看CCTV-4的第三代华人颇为伤感。他分析,华人数量之所以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华人在当地的职业主要是传统的皮革制造业,由于受到工业化的冲击,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更致命的是,因为塔坝皮革生产造成严重污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便要求各皮革厂进行治污并限期搬迁到20公里以外的新工业园区,这对于一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小厂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无力治污、搬迁和进行再投资,只能选择停业,或外迁,或移民。


阿尔文德·辛格博士:我的一身行头都是“中国造”

长期致力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和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阿尔文德·辛格博士,是位于新德里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Societies,CSDS)的研究员,也是**的印度中国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ICS)主持经济研究部门的荣誉研究员。这个来过广东多次的“中国通”,自称他的牙刷、眼镜和所穿的衬衣都是“中国制造”。

中印不是竞争者

2月12日,在他的办公室里,辛格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中印之间的确有竞争,但两者不是竞争者。” 说到中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辛格博士强调,“因为产品有不同的特质,市场有不同的层次。举例来说,中国是纺织品大国,在纺织品市场有优势,但是印度的纺织品照样出口到中国来,像印度的棉制品、丝绸和Pashmina(羊绒)织品都比较有名,质量很好,卖向高端市场。印度的软件可以出口到中国,中国的电子产品可以来到印度,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产品,两个国家在市场是可以互补的。”

至于中国的商品在印度的竞争优势如何,辛格博士直言:“中国的企业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了解印度。中国公司进入印度市场,竞争对象是西方、日本、韩国的公司。康佳进入印度许多年了,但是销售状况并不好,尽管康佳彩电的价格比较便宜。在家电产品中,我认为海尔这个品牌*有竞争力。另外,作为高科技企业,华为做得也不错。”

中国产品堪称物美价廉

但是,辛格博士认为中国公司的品牌意识不强,“进入印度的中国产品有许多是一些小公司生产的没什么品牌的产品。比如同样是鼠标,小公司的产品卖200卢比,品牌产品卖500卢比,所以许多印度人会选择便宜的买。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印度人买中国产品是因为便宜才买。许多印度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的产品便宜所以无好货,其实中国的许多产品堪称物美价廉。印度人传统观念上就认为日本的产品好,经久耐用。所以,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必须与这种观念作斗争,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