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二月二来历习俗 炒豆理发吃年糕细数那些老讲究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胶东那些老讲究

    水母网2月23日讯  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也有的敲一破瓢,唱道:"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是吃年糕,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在福山、芝罘等地,二月二要吃炒豆。大豆在当地的种植结构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花生普及之前,几乎是**的油料作物不说,还因为它可以做酱,有多种用途。莱阳有一种"豆面灯",是特色民俗,豆面很粘,不渗水。民间做成灯,可以在水中漂流,成为一种祭祀的风俗。

    从前在二月二这天有不少忌讳,*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刀剪针线,怕戳了龙眼。在渔村,这种禁忌尤其严重,连网具都不准挪动。

    过去,人们一般把青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游乐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农家开始试犁农作。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将开始有关。(穆玉强

    家家料豆香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前后,家家户户就会飘出炒料豆的甜香,小伙伴们离老远就从衣兜里掏出几个料豆,让人尝,比比谁家的料豆更脆、更香甜。那神情,带着几分得意,几分炫耀。

    炒料豆用的是玉米,有的家用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玉米是专门拣了大个儿的,籽粒饱满的;黄豆也是经过了仔细挑选。炒时,事先用糖精水将玉米和黄豆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

    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料豆可以预防。我们邻居有个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每每从衣兜里掏出料豆给别人吃时,就会跟上一句"多吃料豆防止大脑炎".但我们总听成"发手榴弹大脑炎".多少年后,这句话还是我们见面时的谈资。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呢?老人们有好几种说法,"救金龙"一说*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

    现在,很少有人再有那份耐心,亲手炒料豆了。料豆的香味飘在记忆中,渐行渐远。(于新武

       撒灰地

    农历二月初二是春节的*后一个节日,我在蓬莱农村生活了四十多年,对旧时二月二的习俗很熟悉。

    这天早晨,老百姓把头天积攒的锅底灰装筐提到院子,用木锨铲起灰,在院子里抖动

    撒灰圈。圈儿从中心撒起,一个连着一个,由小至大,撒到院边为止,再在圈正中的外边上撒梯形状图形,然后在圈中心抓放一把五谷杂粮,盖上谷草。然后到街门外,再撒上几个同样的灰圈。这就叫"二月二撒灰地".一个连着一个的灰圈代表粮囤子,梯状图形表示踏着梯子上粮囤,圈中心的杂粮寓意是五谷丰登,盖谷草则表示"粮囤尖上盖谷草,家里米粮吃不了".老百姓以撒灰地的形式祈望丰收。直至如今,在蓬莱边远农村仍然有这个习俗。

    传说农历二月二这天是土地佬的生日。这天早晨,村里各户都吃面条,名曰吃"龙凤面".吃饭前,各户人家用盘子端上四碗面条,到村口的土地佬庙前,点香烧纸。摆上面,由老人用红筷子在每只碗里挑起几根面条,恭恭敬敬放到庙门前,再跪在地上磕三个头,这个过程叫"上庙".如此郑重其事,无非是希望土地佬保佑少灾害,收成好。

    至于"二月二剃龙头",如今已旧俗翻新,大行其道,尤其今年是龙年,去理发店"剃龙头"讨口彩的人想必更会扎堆了。(迟明华

    过龙节源于图腾崇拜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渐丰。这**被称为"春龙节"、"春耕节".民间过二月二,究其因,应与中国民间的龙图腾崇拜有关。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动物,传说能行云布雨,为众鳞虫之长,历来视其为瑞兽。民间奉龙为水神。除了四海之内有龙王外,人们还认为大江大河内也有龙王,故依海、依江、依河而建龙王庙者不在少数。这一点,从旧时龙王庙内供奉龙王的神位上所书"九江八河五湖四海行雨龙王之神"便可以得到印证。仅以黄县(今龙口为例,及至民国,境内的龙口屺 岛、闫家店、黄山馆、桑岛、东羔等地尚存龙王庙十余座。

    黄县民间将农历二月二、五月十三和七月七列为三大"雨节".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一厘珠玉种,秋风满世稻粱馨"的联语,正道出了农人们对春雨的急切盼望之情。古时,人们于二月二焚香设供祭祀龙王,自然希望龙王行云布雨,恩泽苍生。

    数千年来,龙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符号与象征。据《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一些古籍中也有"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的记载。国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在建筑、器物上多有体现,龙文化已深深浸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县境内尚有穿龙尾之旧俗。早些年,民间过二月二,要把干蒜秸截成寸段,用花花绿绿的布片裁成一个个像制钱一样的小圆片,逐一间隔,用线穿成长串,然后饰以花布条做穗头,民间习称"穿龙尾儿".二月二这天早晨,将穿好的龙尾儿给孩子们缝在衣服上,或戴在帽子后面,摆动起来像活脱脱的小龙。此外,黄县西乡尚有二月二食爆米花(或苞米豆之俗。据说民间炒爆米花,目的是惊醒沉睡一冬的龙,故称"爆龙眼".

    按旧俗,二月二这**不能动针线,防伤龙眼。还要吃"撑腰糕".老人们说,家中有属相为大龙的,这天要蒸糕吃,而不能煎糕吃,以免伤了龙爪。(连永升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