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2015纺织服装行业在高库存和倒闭潮之下如何寻找救赎?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2-16 来源:互联网

核心事实:服装电商盛*一时的原因其实是高库存问题所导致,且如今依然没能摆脱,成为电“殇”灾区。电商传导的压力让曾经的服装巨头伤不起,倒闭成为主基调,上游的面料企业更是举步唯艰,一场由电子商务引发的逆推与倒逼正在进行。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拥抱互联网还是得先从基础起步。


1.纺织服装零售业曾经电商化率*高的“急先锋”

我们先来看一段曾经让人振奋的历史数据


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常购买商品中,“服装、鞋帽、箱包、户外用品类”商品占比*大,为38.7%。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2年服装网购规模为3188.8亿元,增长5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7%,占比居首;服装网购渗透率为14.3%,高于美国7.7%以及全球5.8%的平均水平。

 

同年12月初,阿里对外公布截止11月30日大淘宝的年交易额已突破1万亿。

 

在2012年的中国网购用户*常购买商品中,“服装、鞋帽、箱包、户外用品类”商品占比达到*大,为同年阿里对外公布大淘宝年交易额突破1万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得不说,服装作为曾经的零售电商“急先锋”,为淘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1: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常购商品种类TOP5


图2:服装网购交易规模


图3:服装零售市场规模(亿元)

2.兴于库存,亡于库存,同款模式下的倾轧,让C类几无活路?

或者会有很多人拿出各种理由来说明零售服装业是多么的与零售电商多契合,但我认为,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服装的高库存问题,才是那几年纺织服装零售网购盛*一时的主因之一。

 

就在2012年同年,“季报显示,仅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存货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82亿元。而在这个数字爆出之前,2012年上半年42家服装企业总积压库存483亿元的状况就已经令人咋舌。当时,库存周转天数*大的一家服装企业甚至达到10843天,换言之,这家企业的存货从入库到卖完需要30年以上。”

 

正是迫于库存压力和对电子商务的寄托,那一年传统服装零售纷纷触网打折促销清库存,吸引了大批网购用户积*围观,出现了网购服装市场欣欣向荣、传统服装零售市场日渐冷清的局面。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高仿、个人C店和大学生电商创业潮,有些大学生不惜向家里借款几万到十数万不等开始电商创业,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把伪劣假冒拿来美化成高仿、用刷单来打造品牌的好评、用低于成本价销售来推动销售额,这样饮鸩止渴、入不敷出的手段往往只能坚持几个月,等到*终退场时自有新人重复这样的模式,并逐渐形成了“同款、小单、低价”的淘宝服装售卖规律,“好评率和销售量”超过了“产品质量”成为了同行间更为重要的比拼依据,而曾经寄托于消灭库存压力的零售电商再一次把库存问题甩到了所有分销商的面前,只是区别于曾经,现在的库存压力不仅服装厂家有、分销商也有、连个人小卖家都有!

 

让人感叹,曾经电商化率*高的纺织服装零售业,没有摆脱库存压力,反而成为相互倾轧严重的电“伤”灾区!

3.C类电商传导压力,让曾经的服装巨头纷纷伤不起?

小单化、库存以及在新销售渠道中的唯价格竞争规则,让曾经的服装巨头纷纷遭遇危机。

 

服装工厂倒闭传闻此起彼伏,仅*近几个月来就有以下传言:

 

2015年5月,“左岸”,美国纽交所登台的国内**家服装品牌,谣传企业资金链步入困境濒临倒闭。

2015年5月,维斯凯(VISCAP),曾聘请范冰冰代言,号称拥有500余家形象店,整个集团拥有近5000名员工,被爆倒闭。

2015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鹤山赤坎昭信制衣厂,大型港资企业,工人数曾达2000多人、年产值过亿元,主要生产adidas及其它欧美**运动服裝,因生产订单严重不足,经营困难,与工人解除劳动关系,设备被法院查封。

 

各大服装品牌日子也不好过,关店几乎成为2015年度各大品牌的“常规动作”:

品牌

名称

关店情况营收、利润情况
波司登截至2015年3月31日,关店5053家上一财年营收62 .93亿元,同比下滑23 .61%
利郎截至2015年上半年,关店15 家截至2015年上半年,利润增加 11.6%至人民币 2.77 亿元。
百丽**季度(3月至5月),零售网点减少167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
佐丹奴2014年关店190家销售额为55.45亿港元,下降9%,净利润4.08亿港元,大幅下降38%
安踏预计下半年关店40家至140家截至2015年6月30日,营收51.1亿元,增长24%;净利润9.65亿元,增长20.2%
步森股份2014年上半年门店减少近百家2014年巨亏1.03亿,资产减值4000万,是2013年的近4倍
艾格2014财年净减236个亏损百货专柜同店销售跌0.8%
九牧王全年计划关店50家至100家,仅2015年上半年已关134家上半年收入9.71亿元,下滑16.6%;净利润2.04亿元,下滑超过30%。
七匹狼净减少519家门店营收11.3亿元,增长10.42%;净利润1.11亿元,同比跌26.28%。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关店潮”的来袭,一方面是近期有关实体店+互联网的“O2O”模式风又或将刮起,可见真正让服装巨头们不堪重负的也许不是销售模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买的问题,库存压力从过去到现在,永远是服装企业的头上*重的一座大山!

4.从大单到小单B类面料企业“库存更殇”

服装企业关店潮的结果,就是服装面料采购下滑的前置条件,笔者检索了2015年以来有关纺织面料市场行情分析报告,其中有关市场采购情况的描述大部分可归纳为“下游消费改善依旧乏力,纺织处于淡季,订单不多,以老客户的散单、小单为主。”

 

采购量小而生产能力过剩,不仅是服装企业,上游面料企业的库存压力更盛!

 

笔者在“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编制方——中国绸都网获取了近三年(13年至15年9月)有关织造企业的库存大数据,该图显示,每年4、5月间的*低库存数与每年2月、8月的*高库存数都存在着明显的上升。可见,零售在库存压力下妄图通过电子商务寻求解脱,而上游制造业无论是模式、手段还是难题,都在被动传导,一场由电子商务引发的逆推与倒逼正在进行。



5.被倒逼着B2B,却无力挣脱“枷锁”?

变革、转型、突破,这些看似战略、不够接地气的词汇恰恰正是目前面料企业的急需。然而,除了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压缩成本、技术研发以外,可供纺企谋求突破的渠道并不多,而在是否可以直接复制零售业的电商模式这个问题上,答案已是众所周知,我们都知道面料企业与服装零售有以下几个区别:

 

若是妄图利用支付宝等第三方网上交易工具开展B2B交易,起码在纺织服装领域将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一是双方交易决策问题,网络的跨空间距离无法支撑采购方对供应方的各种考察需求;

 

二是双方交易结算问题,采购方和供应方都不会同意将大笔的资金长期冻结在第三方平台上,资金长期冻结无法形成周转,这对双方而言都是致命的;

 

三是在缺乏第三方资金监管的基础上,很难开展交易纠纷处置,或者说交易纠纷处置成本大于线下采购,导致第三方平台严重缺乏公信力。

 

四是漫长的生产周期,让制造业无法快速反应终端的个性需求,而目前传统的产业链模型也很难长期、有效的压缩产品制造耗时。制造业比的是谁能提前预判行业风向,而零售业比的是谁能*快速的跟紧行业风向。

 

那么面料企业是不是真的就不能触网了?从笔者有限的观察来看,目前面料纺企通过引入互联网寻求转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由面料企业向下参与服装零售电商,这些工厂利用自有资源向产业链下游发展,从面料到服装,*终打造自有的服装品牌,力求在零售平台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二是继续走制造业之路,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来拓展制造业产品的营销空间,更有甚者自建B2B电商平台(网站),通过联合兄弟企业打造交易平台

 

三是坚持传统制造,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来优化管理和技术开发能力,打造高端优势产品。

 

四是拥抱电子盘,参与各种现货交易盘,利用金融工具实现套期保值。

6.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拥抱互联网还是得先从基础起步

在没有明显成功的案例之前,笔者无权评判各个方向的未来前景,但我们终归要明确一个事实,当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遇,谁才是主体?或者说,传统制造业需要依靠互联网才能被“救赎”?

 

显然,单纯的电子商务救不了传统制造业,作为一个跨越时空的销售渠道,在创造了一个曾经令人振奋的“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套独立的运作模式,但事到如今,服装工厂、面料工厂的库存压力依旧存在,营销渠道的拓展终究败在了需求总量有限这个零和游戏下。

 

产品依旧是产品,采购依旧是采购,买家依旧是买家,仅仅是营销手段上的突破或许只能被称为“治表不治本”?所以,实体的“救赎”还是得依靠自己,并从基础起步!

 

制造工厂的基础是什么?工艺、管理、产品、技术、生产等等……这些基础+互联网都纷纷有其好听的名字:

 

工艺+互联网——智能制造

管理+互联网——远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研发+互联网——大数据分析、3D建模与模型演算

生产+互联网——远程维护与监管、数字化工艺与生产控制

 

而以上各个环节的组成并*终的结果却是产品,实体制造工厂脱离不了产品,即使是终日以“互联网思维”叱咤网络的“知名品牌”们,*初的目的也是为了推销其产品。

 

从中间件到终端消费品,纺织面料企业所需求的电子商务注定了与零售服装的电子商务不同,零售服装的电子商务也注定了不可能照搬复制到纺织面料企业身上,这是上游与下游间对接,二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也注定了必须是不同的,同时也是相互对接的。

 

对接需要同步,当下,零售服装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的时候,面料织造企业需要跟进,整个产业需要跟进,也只有从企业到产业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之后,纺织面料企业的电子商务时代才会正在降临,大纺织的电子商务时代才会正在降临!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