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首页 我的订单 400-101-7153

中国奶业:还有多少黑幕?

作者:百检网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近, 中国乳业可谓是“多事之秋”, 随着回炉奶、早产奶、还原奶、无抗奶、过期原料奶……纷纷被媒体曝光,笼罩在牛奶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的消褪,消费者不禁会问牛奶背后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

  库存奶:回炉加工是“合理”犯规?

  除了原奶污染之外,库存奶再加工的问题如果不是因“光明回炉奶”事件曝光消费者也一直被蒙在鼓里。根据郑州调查组的结果显示,光明山盟4月21日到5月20日生产的库存滞销产品光明山盟纯牛奶共37.99吨,其中18吨因超过保质期或被污染而直接作报废处理,经检验合格在保质期内作为含乳饮料原料进行再利用的共计19.99吨。

  尽管光明表示不存在用变质奶再加工的问题,也一再强调只是用保质期内的库存奶再加工,但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行为却受到“不合理”的质疑。

  对于光明的这种行为,广东省 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指出,在国际库存奶再利用是完全不允许的。第二次加工会使营养受损失,一般常温奶保存的时间是半年,事实上,放到第4、第5个月营养已经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再还原加工牛奶营养又损失一部分,常温奶一般从3个月营养成份开始损失,4个月开始营养成份变性,5-6个月营养成份受到影响。

  食品界一资深专家表示,企业一般将在保质期内的库存奶用于奶粉或其他奶制品的加工,很少用于液态奶的再加工,因为再加工将使维生素C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他营养成分也受影响,其次从牛奶的颜色和口味上都没法和正常的比,一旦被发现对企业的品牌是致命的打击,一般大企业都不会用库存奶再加工生产液态奶,而是用其生产奶粉或其他奶制品。

  事发后,光明董事长王佳芬公开指出各大企业都有回奶罐,尽管各企业都坚决否认王佳芬的观点,但是业内人士透露,回奶再加工的问题绝非光明一家。

  早产奶:谁来确定生产日期?

  据了解,2003年伊利*早出现“早产奶”的时候,中国乳品工业协会专门发放了一纸没有法律效力的函来“规范”整个行业。据了解,该函是由中国食品工业标准他技术委员会出具的《关于确定乳制品生产日期的函(食标『2003』42号)》(以下简称《函》)。

  光明的早产奶被公布于众后,他们对消费者的解释是,产品的生产日期是按照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来执行的。《函》中规定,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炼乳等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将灌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指发酵乳)和检验时间计算在内。光明乳业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不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

  对此王丁棉表示,根据《产品质量法》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释义,“生产日期是生产者生产的成品经过检验的日期,它是产品的产出日期”。据此,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炼乳等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将罐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指发酵乳)和检验时间计算在内。然而该《函》中*大的问题是对于牛奶化验时间和发酵时间要求生产厂家实事求是自行确定,那么生产厂家检验和发酵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生产日期的标注,这里面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厂家的检验时间和发酵时间不一样,从而导致真正的生产日期也不相同,是不是“实事求是”也没有相关部门监督,所以接近保质期的牛奶是否是在保质期内就不得而知了,消费者当然也无从辨别。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该委员会属于社团组织,它所出具的函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如果“早产奶”是在工厂里尚且可以理解,如果早产了一两天的牛奶出现在市场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过去的。

  无抗奶:可能只是真实的谎言

  关于“有抗奶”“无抗奶”之争的风波早在两年前就被叫停,但是因此所引起消费者对“有抗奶”的关注却没有因此而划上句号。

  据了解,无抗奶是用不含抗生素的原奶生产的奶制品,在行业内部一般把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停药后3至5天内的奶牛所产的奶称为有抗奶。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长期食用有抗奶,会使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或对有抗生素过敏的人造成伤害。据了解,目前“无抗奶”还没有明确的国家认证检测标准,所以各乳品企业都是按本企业自定检测标准来运作的。

  知情人士透露,真正达到百分之百无抗奶的可能性只有50%,而有抗奶也普遍存在。存在的原因是目前一些大的奶场能够做到集中检测、集中管理,可以达到无抗的标准,但是一些散养户很难达到无抗的标准,首要一个原因是样品的检测问题,由于散养户送的牛奶比较少,而一个样品的检测至少需要30-40元,从成本上来说不划算,所以会出现对散养户收集的奶不检测的情况;此外,如果有1%的有抗奶,99%的无抗奶,那么混在一起的检测结果就是100%无抗奶。

  原料奶:90%可能已受污染

  尽管目前很多消费者对回炉奶、早产奶等问题非常关注,但是除了这些被曝光的事件外,原奶的污染却被轻易地忽略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被污染的原奶无论是普通的消费者还是专业的收奶站都不容易鉴别出来,从而使受污染的奶源进入流通市场。

  据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介绍,目前有90%以上的原奶受到污染,而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然污染,另一个是人为污染。

  林认为,导致自然污染的*根本的原因是奶源的生产条件太差,由于奶牛养殖相对落后,很多养殖户卫生意识淡薄、牛舍条件很差,在挤奶过程中采用手工挤奶,如果奶头没有清洗干净很容易造成污染。其次容器的卫生不过关,也会造成原奶的污染。以雀巢碘超标为例,*大的可能是原奶受到了污染导致碘含量超标。此外消过毒的奶桶没有将消毒剂清洗干净也会使过量的碘进入原奶中。

  此外,由于中国奶源很多是从散户奶农中收来的,而奶农根本没有保存牛奶的冷链系统,一般挤下来的牛奶要在空气中暴露2-3个小时,在这个过程生奶*易受到细菌污染,一些奶农为防止变质直接向牛奶里加消毒剂。林表示,在欧美一些国家,每单位原奶细菌数超过10万就要受罚,如果按原奶细菌数不超过10万个计算,中国90%的原奶受到了污染。

  除了自然条件所限造成的原奶污染之外,*让人不能接受是一些奶农为了牟取暴利人为地向原奶中添加一些其他物质,来保证收奶站验收达标。据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透露,一些奶农或奶场为了增加原奶的“产量”,向原奶中加水,稀释后的原奶无论是蛋白含量还是脂肪含量都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奶农直接添加劣质水解蛋白以增加蛋白含量,由于劣质水解蛋白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利用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加入牛奶中,*后被人体吸收,*可能引起中毒,危害很大;而对于脂肪不达标的情况,奶农就直接加入植物油。还有一些养牛户为实现高效益收入,盲目使用激素,或在饲料中加入各种药物,造成畜产品中药物含量超标。

  这些经过“处理”的原奶为何会通过奶站的检测而顺利地流入市场?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奶站一般只检测几个标准,如蛋白、脂肪的含量是否正常、细菌有没有超标等,究竟是什么蛋白和脂肪成分根本无法检测出来,而细菌经过消毒处理自然也不会“超标”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专家专门向奶农或奶场出售“配方”,而配方的内容无非是牛奶中各指标如何达标应该添加什么,从而保证顺利过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除了监管上无法约束外,更主要的问题是奶源紧张,市场供小于求。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原奶污染*为严重,但目前这个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还原奶:以鲜奶的名义售卖奶粉

  在整个牛奶行业*受关注的是“还原奶”问题,无论牛奶生产企业如何为自己争辩,有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就是还原奶一直剥取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普通消费者将“还原奶”和“鲜奶”混为一谈,尽管还原奶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影响,但却鱼目混珠,以鲜奶的名义大肆贩卖,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还原奶”,又称“复原乳”,是指用奶粉兑水还原成的液态牛奶,这种牛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从营养成分上来说,远远不如鲜奶。按照有关规定,“还原奶”应该在产品包装上加以标示,以区别于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但是,一些牛奶企业违反上述规定,将还原奶包装成为巴氏奶或超高温灭菌奶进行销售,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当前乳业的大患。

  那么导致还原奶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原因是什么呢?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本的原因是奶粉价格比原乳便宜,尤其是洋奶粉到岸价在每吨1.4万元至1.5万元,1吨奶粉可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原乳国内仅收购价就达两万元以上。其二,奶源已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掣肘,未来3至5年,奶源短缺将成为一道门槛,因为目前国内奶牛增长幅度是10%,而奶制品销量增长却高达30%。

  尽管牛奶行业发展存在资源瓶颈的问题,但是让消费者感到无奈的是为各自利益明争暗斗的两大派一直在“鲜奶标识”和“禁鲜令”争执不下,而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持“沉默”态度,消费者知情权自然被侵犯。

  对于“还原奶”是否能还消费者一个知情权,记者从25日刚刚结束的奶水牛战略研讨会上获悉,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表示“鲜奶标识”一定要搞下来,不然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健康观察:在统一大市场中净化一杯奶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奶业消费正在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均年牛奶消费量是93公斤,发达国家人均年牛奶消费量是260公斤,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以上,而中国为6.6公斤。

  据专家估计,今后5年到10年,中国乳业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当我们怀着真诚的强壮身体的愿望,以提高恩格尔系数为代价,每天为自己、为尚在长身体的孩子订购牛奶时,我们希望牛奶的质量过硬应该是*为基本的要求。因此,纯洁中国的奶业生产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健康投资负责,也是对下一代负责。也因此,我们不能容忍这个行业黑暗面的存在。

  乳业黑幕虽然不是主流,但近期乳业频频出事也应非偶然。光明的王佳芬曾公开指出各大企业都有回奶罐,之后因犯了众怒而选择缄默,但乳业问题所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还是让我们心存忧虑。曾有一项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在质量信任度方面,有44%的消费者已经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在这场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市场博弈中,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乳品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来已久,只是我们没有想到有些问题也随着科技进步而“日新月异”,譬如在牛奶中添加水解蛋白和植物油等,已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想象能力。但我们仍然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既然行业内有这么多人了解这种“秘诀”,那么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整治应该并非难事。只是这种整治必然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一定会有个别地区的地方官不会狠打自己“领地”里的“龙头企业”或“支柱产业”,而给“外来和尚”让市场的。

  把一些知情人士了解到的一些行业黑幕展示出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乳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重视乳业话题。另外,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在食品安全这顶大帽子下,有关部门能从一个个具体的行业的抓起,细化到我们饭桌上生活中的一杯奶、一碗饭、一道菜、一块豆腐……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盲点一个盲点地消灭,这既是对合法、正直、有责任感企业的保护,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也真正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整个社会进步的方向。
百检网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站。百检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壁垒,打造出行业创新的检测平台。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电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叠贸易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 宁波图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苏力之创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行业热点

百检网